(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先宏、通訊員陳柳清、陳雪瑩)空中多光譜無人機巡田、田里無人駕駛旋耕機歡跑、田邊智能灌溉系統精準澆灌……3月15日,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港灣村的一塊稻田里演示的智能農機,吸引住50多位合作社負責人和種植大戶,他們不時與技術人員詢問交流。
水稻春耕在即。當天上午,武漢市在港灣村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舉辦智慧農場建設機械化技術培訓,現場演示智能農機具,為春耕備足“馬力”。
“多光譜無人機太好了,既能監測作物生長,又能精準施肥、除草。”黃陂區王家河街利梓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繆斌,把目光瞄向了多光譜無人機和智能灌溉系統。該合作社已有30多臺套各類農機安裝了北斗智能監測終端,準備通過購進這兩種設備,進一步推進合作社農機數字化、智能化。
據介紹,目前武漢市安裝有北斗終端的農機近3000臺套,已為農民免費維修了14000多臺套農機具。同時,建立數字化農機維修服務,在武漢農機微信公眾號上集成了農機維修模塊,農機手可通過微信查詢維修網點信息,方便農機后續維修服務。
港灣村永旺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湖北省首批兩個智慧農場示范點之一,已有70余臺套農機安裝了北斗終端,實現了自動駕駛耕作、智能育秧,無人機播種、施肥、巡管,收獲、烘干和秸稈處理機械化,把農業生產“搬”進手機,探索出一套水稻生產智能化技術解決方案。“現在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操控整個農場設備設施。”合作社理事長胡丹說,農活不但變得輕松,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武漢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指導中心主任王愛民介紹,經過近幾年的扶持發展,武漢市基于北斗的農機裝備已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向插秧機、噴桿噴霧機、秸稈撿拾打捆機、谷物烘干機等拓展,廣泛應用于耕、種、管、收、秸稈處理和初加工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下步將在高標準建設基于北斗的綜合集成型智慧農場基礎上,打造農業生產數字化管理中樞,實現耕、種、管、收等各環節智能精準作業和數字化管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