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作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成都臨空經濟優勢明顯。隨著四川省政府批復同意《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方案》(下稱《建設方案》),成都再添一處臨空經濟區,并被定位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核心樞紐、臨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向西向南開放窗口和現代化空港新城。
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北京臨空國際技術研究院院長馬劍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市兩場”的成都,已經有了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目前再添一處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將為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優解”。
“空中絲綢之路”重要載體 臨空經濟區加快實現港產城融合
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 馬劍(受訪者提供)
馬劍表示:臨空經濟區實際上是一個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和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一市兩場”的成都,已經有了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目前又添一處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而這種高附加值、時效性強的產業,對于任何城市的現有產業轉型升級來講,都是很好的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在規劃機場建設的同時,也在同步考慮產業布局和產業導入。
臨空經濟區未來發展的路徑就是港產城融合,不過目前我們面臨很大的挑戰。
馬劍說,首先是發展動能不足。發展動能包括臨空經濟區的創新水平、臨空核心產業、科技與人才支持。此外,臨空核心產業發展不足,這是制約港產城融合的最主要因素。第二是協調性發展基礎不穩。這里主要指產業協調與貿易協調,而衡量尺度為進出口比例。第三,臨空經濟區的生活便利化程度較低,制約城市功能發揮。
成都東部新區城市風光
“兩市三場”協同發展 成渝借力臨空經濟區融入世界經濟圈
馬劍表示:在“第四極”的打造上,臨空經濟區應該承擔更大的歷史責任。重慶、成都共有三個國際機場,成都以天府國際機場為核心打造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
從區域上來看,天府國際機場在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區實際分為四個片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未來科技城、簡陽臨空經濟產業園和資陽臨空經濟區。我們需要平衡協調好這四個片區以及雙流的片區,之后再考慮和重慶臨空經濟的協同發展。
馬劍表示:臨空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在于依托國際航空樞紐和地面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此外,對于機場的客運和貨運吞吐量也有基礎要求。目前看來,當達到客運量100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10萬噸的基本門檻時,臨空經濟的集聚效應可能就會產生。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擔當“主力軍”和“領頭羊” 成都東部新區引領構建利益共同體
馬劍:《建設方案》的提法十分具有科學性。第一,航空物流與口岸貿易區是發展臨空經濟的基本功能所在,以此完成貨物運輸的快速進出。其次,臨空高端制造業區的提出則是適應未來航空運輸新興產業的要求,而實體經濟又是支撐臨空經濟發展的根本。
對于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來說,基于高端制造業發展臨空現代服務業,將更有利于掌握在全球服務貿易規則中的主動權和引領地位。
馬劍:成都東部新區依托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的建設發展,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民航科研基礎條件,形成國內領先的民航關鍵技術和科研驗證測試評估,有利于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形成具有航空特色覆蓋完整產業鏈的項目集群。
與此同時,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也將為其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戰略支撐。
成都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效果圖
最后,作為“一市兩場”的城市,處理好城市內雙機場的協同發展,做好資源統籌的平衡具有迫切性。無論是簡陽、雙流或者資陽,只有找尋到一個協同配合的發展模式和良好的協商機制,才能夠有利于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為創建天府國際機場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申建天府國際空港綜合保稅區打下基礎。
文稿及圖片由成都東部新區提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