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國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將繼續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在經濟復蘇乏力的后疫情時代,香港作為內地與世界聯結“超級聯系人”、“雙循環”重要交匯點、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如何充分發揮離岸樞紐作用,吸引國際資本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進而提升香港離岸金融中心地位及國際競爭力,成為當前亟待破解的課題。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基于多年在港工作經歷,以及擔任香港交易所獨立非執行董事以來的實踐和思考所得,繼去年提交了兩份與香港、大灣區建設相關的提案后,今年再次為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建言獻策。
在《關于充分發揮離岸樞紐作用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的提案》中,張懿宸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建議香港利用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協同亞投行、絲路基金、及政策性金融機構深化“一帶一路”投融資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1.香港金融機構應加強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政策性金融機構及商業主體的密切合作,同時加強與國際合作,通過引入國際資本增加“一帶一路”項目債券融資、股權融資比例,在協助加強項目風險管控的同時,促進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格局。
2.發揮香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完善數字人民幣國際結算及交易基礎設施,逐步增加人民幣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構建新的人民幣國際化生態系統。與境內金融樞紐城市緊密合作,適當分流部分資金中轉功能,管控資金流轉潛在風險。
二、建議在香港北部區打造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區,聯通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充分發揮“總部經濟”的資金聚集及輻射效應,助推港深聯手共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1.充分發揮香港資本雙向流動門戶功能,適時推出支持政策,在香港北部區打造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區,吸引央企、境內外知名企業及機構在港設立全球或區域總部。通過聯通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利用“總部經濟”的輻射效應,助推港深兩地高校、科研機構及科創企業共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2.充分發揮香港外循環超級樞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化現代服務業優勢,為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區入駐企業提供企業運營支持、企業財資管理、家族財富管理等一站式服務,協助跨國公司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等業務,助力跨國公司提升投融資及風險監控能力。
三、建議充分發揮香港資本市場、貨幣市場聯通世界優勢,吸引全球資本,夯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1.以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新規施行為契機,支持香港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多元融資及金融管理服務,推動香港成為內地企業境外上市首選目的地。加強香港證監會與內地、國際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協同及合作,吸引中概股及跨國企業在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持續優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制度,進一步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范圍,有序增加交易品種及交易方式。加強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推動人民幣港幣雙柜臺措施落地,發展離岸人民幣固定收益生態圈。
四、建議借鑒淡馬錫模式運營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吸引境內外資本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市場化母基金,助力香港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助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及香港北部區建設。
1.借鑒淡馬錫模式,確立港投公司政企分開、授權明確、遵循市場化運作規則的運營模式。由港投公司擔任普通合伙人及基石出資人,發起設立限期免收管理費、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的母基金,并在全球范圍遴選子基金管理機構,通過子基金在全球配置資產。限定子基金投向大灣區科創企業、香港北部區基礎設施及國計民生項目的最低投資比例,助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及香港北部區建設。
2.鼓勵港投公司聯合其子基金管理機構,積極吸引境外主權財富基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境內外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及社會資本作為有限合伙人。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等渠道,吸納境內外理財資金以擴大港投母基金管理規模。適時研究向資本投資入境計劃開放母基金投資額度。
中信資本是總部位于香港的投資機構,始終密切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長遠發展前景。今后,我們將在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時,為實現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大局作出自己的貢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