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4日,走進高橋鎮白水村黃安吉共同締造示范點,村口的梅花熱情綻放,刷黑的柏油路寬敞平坦,將軍亭檐角飛翹,路旁的油菜地花苞初現,一幅早春江南鄉村美景圖在這里徐徐展開。
早在去年8月,黃安吉村灣還是一片破敗,村灣道路狹窄破舊,溝渠水塘臭氣熏天,白色垃圾隨處可見,作為緊臨蘿卜公社景區一路之隔的村灣,群眾要求改造意愿強烈。借著共同締造試點建設的東風,黃安吉村灣正式啟動共同締造試點活動。
在村灣建設過程中,涉及用地問題的矛盾格外突出。修路拓寬,需要拆除群眾家中老舊廁所,修建停車場、將軍亭需要占用群眾家自留地……有的群眾不能理解,不愿讓地,嚴重影響了村灣建設進度。
“灣里大家都在積極捐款支持村灣發展,我們能不能動員每戶認捐幾分地來支持村灣建設呢?”在一次村灣支部會上,村黨總支書記黃彪彪提議,到會的黨員紛紛表示贊成。
土地問題涉及子孫后代,為了全面征求群眾意見,村灣組織召開一次專題屋場會,60歲以上的在家農戶邀請其子女作為戶代表參會,同時邀請鎮村干部作見證,會上由組長提議,大家共同討論,舉手表決。
“我同意認捐3分地,目前村灣最緊缺的是宅基地問題,希望村里能夠統籌規劃,滿足群眾的建房需求。”村民劉明勇第一個舉手贊成。“我也同意,但是我們認捐的土地只能用作組內公共建設,組里不能流轉。”劉賢富老人在會上表示。針對村民提出的各種問題,村黨總支書記黃彪彪一一為大家解答。經過會議討論通過,黃安吉土地認捐機制建立,會后由村民小組牽頭與每家每戶簽字確認,共有37戶簽字,合計11.1畝土地作為村灣建設儲備用地。村民認捐的三分土地主要是群眾家破舊附屬房屋占地、閑置自留地、菜園地等。
土地問題解決了,村灣建設如火如荼。92歲老人劉昌元帶頭第一個拆了破舊廁所,村口的劉明勇也主動拆除家中舊房、后退宅基地,為停車場和村口花壇讓出了空間,黃廷珍老人讓出了自留地修建將軍亭,陳緒清讓出了自留地給村灣修建公廁……
如今村灣道路寬敞,綠化遍地,停車場、涼亭、公廁等公共基礎設施俱全,村民居住環境優美,依托村灣建設改造提升,不少游客前來觀光體驗農家風光,村灣漂亮了,游客變多了,村民一個個臉上都樂開了花。
“通過共同締造活動建立土地認捐機制,順利完成了村灣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接下來我們將會按照群眾需求,把其他認捐地因地制宜建設村灣民宿、村灣文化廣場、文化禮堂等,讓每戶讓出‘三分地’,生活也能讓出新天地,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白水村黨總支書記黃彪彪信心滿滿。
通訊員 左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