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創文行動人人參與、創文成果才能全民共享。往往我們身邊容易被忽視的那些小事,恰是能匯聚成文明洪流的力量。”談到創文,洪娟深有感悟。
她說,不管是退休前在咸安區市場管理中心親自參與文明創建工作,還是退休后化身“文明觀察員”行走在大街小巷,她總能看到從身邊那些小事中反映出來的創文變化,真正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改變。
洪娟2021年底退休,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市場管理工作人員,參與咸安區各大農貿市場的創文工作。
“原本最容易臟亂差的菜市場經過整治變成了秩序井然、干凈衛生、服務貼心的公共場所。”洪娟說,創文后,市場的衛生環境日漸變好,蔬菜攤位干凈清爽,干貨店里的過期貨品也得到了整治處理,就連商販的售賣態度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退休后,洪娟更是一刻也閑不下來。“小問題找物業,大問題找社區,總有辦法對付不文明的行為。”她是小區業委會的成員,居民碰到不文明的事都會告訴她。曾經有位居民家里的電動車不知被誰劃掉了漆,通過她反映給物業,沒過多久,小區便為此增裝了監控設備,加強了監督管理。
月亮灣附近學校眾多,環境衛生一度堪憂。經過近兩年的整治,再次走在附近的道路上,垃圾少了,環境美了,洪娟直夸:“不僅環衛保潔做得好,就連孩子們的文明意識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得不說創文新風也吹進了校園,吹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城市變“亮”了,鄉村也變“靚”了。洪娟的老家在咸安區高橋鎮洪港村,偶爾乘車回家,道路平坦通暢,沿途美景怡人,房屋整齊明亮,村前的小河清澈動人。
“過去,這條河是婆婆嬸嬸們丟洗爛菜葉的地方。”洪娟感慨,隨著村民文明意識提高,開始認識到文明創建受益人是自己,便主動改正不文明行為。現在,村子里處處都洋溢著文明的氣息。
“創文如果只是作為工作‘提上日程’可能還無法行穩致遠,還需要每一個普通人‘牢記心里’才能讓這份文明成果普惠持久。”洪娟呼吁大家都能把文明放心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