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迎來同遠攝影集團成立23周年紀念日。每年紀念日當天,作為國內家庭影像產業領軍企業的同遠攝影集團,都會以“看見美好”為名,針對當下大家普遍關注的親子關系、家庭矛盾以及社會問題,以公益論壇的形式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建議和方法。
信息的指數級爆炸和技術的急速創新迭代,乃至國際形勢、新冠疫情的持續不明朗……共同加劇了當今時代的不確定和復雜性。是該思考、重啟、hold住,還是躺平、佛系、擺爛……今年的“看見美好”親子公益論壇,便以“于是我們奔向月亮”為主題,旨在探討面對不確定性,我們該作出怎樣的選擇。
主講嘉賓介紹 黎和生
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合伙人
重慶賽伯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賽創聯盟創始人
賽創聯合資本創始人
重慶慈善總會副會長
中歐校友會重慶分會會長
本次論壇上,作為知名媒體人、企業家和投資人,黎和生以《人生與企業,那些讓我們糾結的關系》為題,從九種經典關系出發,和在場來賓共同探討了如何在不確定時代去捕捉屬于自己的確定性。以下為其主要演講內容:
今天與明天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喜歡講述他美好的、讓人唏噓向往的、高不可攀的昨天,但他的昨天往往是不可復制的,因為那是屬于他的昨天。
有的企業家則愛說:活好今天,才有明天。
那些讓我們羨慕的企業家,或是擁有巨大財富的人,單純從人生來講,他們不一定快樂,他們的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
為什么一個企業家會那么累?或者為什么一個家庭的主心骨會那么累?是因為他們肩負著某種責任,如果今天不這樣做,那么這個企業或者家庭的明天,可能就要不存在了。
當我們看待人生的時候,往往不講個人,而講家庭,甚至講家族,群體的發展才是希望。所以,我更傾向于盡量把危機在今天解決掉,明天希望和成功就離我們更近一些。
守成與創新
經營企業時,有經營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業務,也有創新發展我們今天的新消費、新模式。疫情當下,很多人感受到了創新的陷阱,因為創新往往需要更大的成本。
我們經營一個家庭的時候,如果家庭月收入本來1萬元,我們想月收入達到3萬元,往往要把僅有的這1萬元投出去。結果有兩種,第一種是翻身了;第二種就是錢歸零了,1萬元收入本來可以勉強維持生活,由于某個家庭成員的錯誤投資,一個中產家庭可能就崩潰了。
守成與創新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對一無所有的創業者來講,他的開始就是創新。但對已經有幾十上百號員工、已經積累了一定財富的企業來講,該怎么辦?還是回到一句老話,人是躺著等死,還是折騰著死?對于我來說,我寧愿折騰死,在人生中盡量留下無數個逗號和未完待續……
產品與市場
基于家庭來講,產品可能是你的孩子,也可能是兩口子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是選擇讓產品優先還是市場優先?如今,很多市場很大的企業,產品不一定好。我們在家庭中,家庭整體的氛圍是市場,先把市場氛圍經營好,每一個人的感受就是產品。
產品和市場哪個優先,不是選擇題。有兩個字是需要深深烙在我們腦海中的——經營。任何美好都是經營出來的,家庭如此,企業如此,都需要我們花很多心思去經營。比如,如果你的孩子經歷了一天辛苦的學習后回到家,這個時候你拿著作業本上去,就是錯誤的經營。
用經營的觀念去看產品和市場,才有可能理解市場和產品。
競爭與共享
有兩種人,第一種就是把你的能力和我的能力進行共享;第二種就是怎么努力做好自己,成為最厲害的人。第二種是一匹獨狼,第一種是一匹獵狼。
這也是今天很多人不斷糾結的:到底是把自己變成天下第一,還是成為最強大群體中的一員?
企業經營的時候,特別強調員工的互相共享能力,共享能力肯定遠大于一個冠軍。比如企業家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老板就沒有企業。老板的健康構成了企業的健康。但從我們第三方來講,企業可能是不健康的。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如果某一個人能力太強了,其他人不能共享,不能互補,就等于把所有希望懸于一線,這并不利于共同抵抗風險。真正的能力是讓別人可以共享的能力,而不是單打獨斗。
大眾與小眾
大眾與小眾看似是一個市場概念,其實也是我們自己的性格,要成為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市場,還是獨樹一幟的市場?這個問題沒有正確與錯誤。
就我自己而言,我可能傾向于小眾,我不需要我講的話、我做的事能得到每個人的認可,可以小到只有自己認可,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我。企業也是一樣,你愿意做一個大家分享的產品,還是做一個只有你能做出的產品?
工具與平臺
工具與平臺也是一個企業成長概念,在互聯網社會里,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呢?
我們在打造企業的時候,是先做好工具還是先做好平臺?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兩者不可兼得。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先要成為別人喜歡用、很好用的那個工具,然后才可能成為一個大家離不開的工具。平臺其實就是大家離不開的那個工具,只是使用的人多了,它就成了平臺。
我的觀念就是,我們作為企業和家庭的一員,要先做好工具。
算法與人脈
在歐美,特別是發達國家,人生有兩種經營方式,一個叫人脈人生,一個叫算法人生。我們以為地道的資本主義不講人情,實際上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他們比中國人更重視人脈。比如我們要發一個新訂單,一定是比較誰做得最好,我就給誰,他們卻愿意把訂單給熟人,給那些幾代人都在做生意的企業,也就是說,人脈更重要。
一個偉大的國家,實際上要給很多人容錯空間,偉大的企業也是一樣,90%的錢是浪費的。原本可以不養這90%的員工,為什么養他,是為了人脈延續。
什么是算法人生,就是精致主義。所有的投入,都要計入成本,算個明白賬,絕不做虧本生意。兩種人生經營模式,一個更看重未來,一個更看重當下,也沒有對錯之分。
降維與升維
降維與升維,就是單科成績好,還是綜合成績好。我們高考的時候,就是把7門課形成一個綜合分數。所謂降維,講的就是精準打擊。比如一個孩子美術特別厲害,能勝過無數人,他未來有可能成為畫家。但家長培養孩子,為什么大都不敢孤注一擲?就是怕他維度降下去了,仍然達不到“打擊別的美術好的孩子”的程度,同時也很難適應和其他普通孩子的競爭,所以只能升維隨大流。
對搞商業研究的人來說,是專注深挖魚塘還是跨界筑起圍場,是兩種不同的觀念。而我們創業企業初期階段,只能降維打擊,這時把精力分散到幾個維度,往往分數都不高。
投入與收獲
所有的收獲都是需要投入的,天上肯定不會掉餡餅。
人生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時間是真愛,一個愿意在你身上花時間的人是真愛你。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容易的事;用錢解決不了的才是難事。
投入未必有收獲,但不投入一定沒有收獲。要一個怎樣的明天,就要思考過一個怎樣的今天。如果我們要一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時間長一點的人生,其實順著時間、跟著時代發展走,也是一種收獲。
總結一下,經營人生與經營企業,方法相通,結果類同。各種看似矛盾糾結的關系,只是一種選擇。
人生沒有最完美的選擇,只有當下最適合的選擇。漫步人生、經營企業,都需要掌握好屬于自己的節奏感。精彩源于節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