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后,腹瀉的發生率也日益增高,而病毒性腹瀉在腹瀉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亟需引起關注。
據悉,為加強兒童腹瀉防治,提升兒童健康水平,助力健康兒童行動,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健康兒童促進研討會上,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婦幼健康研究會現聯合向全國衛生健康工作者發出“腹瀉防治提升計劃”倡議。倡議指出,腹瀉嚴重危害兒童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腹瀉病是造成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國每年5歲以下兒童患腹瀉人次高達3億,平均每個孩子1.9次。《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加強兒童腹瀉等重點疾病防控的要求。
一項2014-2015年我國腹瀉監測研究顯示:全國其他感染性腹瀉確診病例中,90%以上為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占比不足10%;病毒性腹瀉中,輪狀病毒感染占比超過90%。該病毒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嚴重脫水性腹瀉的首要病因,幾乎每個孩子在3-5歲前都感染過輪狀病毒。
“雖然輪狀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但感染后的過程往往非常痛苦,特別是對于小寶寶來說,危害還是很大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李在玲介紹說,患者通常會出現嘔吐、發熱、腹瀉,重則脫水、電解質紊亂。不僅如此,輪狀病毒感染還可能會并發腸道外感染,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表現為驚厥、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Reye綜合征、癲癇、類脊髓灰質炎綜合征等;還有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嚴重者可發生死亡。
據了解,如果寶寶在出生后2年內長期反復發生腹瀉,則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認知功能。有研究顯示,輪狀病毒感染患兒也易合并肝、心肌損害等。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患兒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的輪狀病毒顆粒,借由與接觸弄臟的手、弄臟的表面以及物體來傳染,另外,輪狀病毒也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經過呼吸道的感染而傳播。”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鄭東旖強調,輪狀病毒在自然環境中很穩定,耐酸又耐堿,普通的洗手液很難將它徹底清除,在手上可以存活4小時,在玩具表面可以存活72小時,所以在沒有輪狀病毒疫苗前,高衛生水平與低衛生水平的國家中,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病率是相似的。正因為通過普通的衛生措施難以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所以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最主要、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據悉,6月齡-2歲是輪狀病毒腹瀉的高發年齡,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從寶寶6周齡開始盡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鄭東旖介紹說,目前我國獲批的有兩種疫苗可以接種。一種是進口五價重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全程免疫共3劑,6-12周齡口服第1劑,每劑接種間隔4-10周;第3劑接種不應晚于32周齡。進口五價重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口服三劑后,對輪狀病毒引起的重癥腹瀉保護率可達95.5%;另一種是國產單價輪狀疫苗:2個月-3周歲的兒童,每年口服一劑次,超過3歲不能補種。對輪狀病毒引起的重癥腹瀉保護率一般可以達到73.7%左右。她同時還提醒,按照《非免疫規劃疫苗使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和2020版中華預防醫學會專家共識,基于國內外多項研究證據,五價輪苗可與多種免疫規劃或非免疫規劃疫苗同時接種或任意時間間隔接種,比如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OPV)、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DTaP)、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乙肝疫苗、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等。聯合接種既減少了家長和孩子頻繁地到醫院、減少了交叉感染的幾率,同時也減輕家長的負擔,節省家長的時間和精力,家長可以咨詢社區預防保健科醫生,視孩子的情況聯合接種。
對于輪狀疫苗,鄭東旖醫生提醒廣大家長要做到“四早”,即“早了解、早決定、早預約、早接種”。為什么一定要早呢?鄭東旖解釋說,由于輪狀病毒初次感染的嚴重程度明顯重于后續感染,年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發生脫水,所以不論WHO還是咱們國家的防控指南,都建議輪苗第1劑應從6周齡起盡早接種,以確保在自然感染輪狀病毒之前獲得免疫保護。同時由于五價輪狀病毒疫苗首劑接種時間要求較早、接種程序要求又比較嚴格,很容易錯過接種時間,所以我們建議準爸爸、準媽媽在孕期就應該提前了解疫苗的相關常識,早做決定;寶寶滿月打完乙肝疫苗第二針后,盡早預約,盡早接種。(田雅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