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市政府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深圳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超10500家。得益于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深圳社會組織的發展也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推進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7月,深圳市民政局會同各產業集群牽頭部門制定《“一集群一協會”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快完善“一集群一協會”體系,積極培育發展相關領域社會組織,發揮社會組織在服務深圳經濟發展和重大戰略布局中的積極作用。在最新一年的深圳市社會等級評估中,33家社會組織獲評5A級(最高等級),其中,由平安集團聯合各地中小銀行發起成立的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首次參評即獲5A評級。
發軔于深圳,五年深耕銀行數字化轉型
8月31日,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以下簡稱“中小銀行聯盟”)迎來注冊成立五周年紀念。這家聚焦服務、賦能國內中小銀行發展金融科技、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出“打造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器”愿景的社會團體,目前在全國31省區擁有超過260家會員單位,其中銀行類會員超240家,總體資產規模達74萬億元。
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6月23日,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村鎮銀行在內,我國共有3991家中小銀行機構,總資產規模超92萬億元,主要面向小微企業、“三農”客戶以及個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在數字化經營浪潮下,客觀上人民群眾普惠金融服務需求與不平衡、不全面的區域金融服務發展形成矛盾,主觀上中小銀行求生存、謀發展的轉型需要與薄弱科技實力的現實矛盾尤為突出。
2017年,在深圳市政府金融發展辦公室(現為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小銀行聯盟宣布成立,首批加入的中小銀行會員超過200家。作為發起單位代表,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他這樣闡述聯盟成立的初衷:“我們是把大家聯合在一起,讓大家抱團取暖,讓自己(中小銀行)的經營增加收入、增加利潤、防范風險、降低成本。”五年來,中小銀行聯盟正是從抱團取暖、資源共享出發,以“協同發展、互惠共贏”為宗旨,幫助中小銀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及業務創新能力,做到三提兩降(提升競爭力、提升收入、提升服務水平、降低成本、降低風險)。
為更好從戰略高度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中小銀行聯盟陸續設立了金融科技、戰略管理、普惠金融、風險控制、移動互聯、資產負債管理、特殊資產管理、金融基礎設施委員會八大專業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均是來自對應領域的研究專家、行業高管及資深從業者。以移動互聯委員會為例,主要負責研究中小銀行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新模式,共同提升零售業務系統、賬戶等技術支撐能力,助力會員銀行拓展并服務好客戶、增加貸款規模、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成功實現零售銀行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今年,中小銀行聯盟將發布《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2)》,這是其連續第六年發布此類報告。為助力中小銀行突圍,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自2017年起,中小銀行聯盟堅持關注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情況的課題,每年持續推出《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系列報告。“深度調研,集思廣益,我們也希望能夠向廣大中小銀行提供戰略指引的建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說道,作為指導專家,他已連續多年參與《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研究工作,期待以此助力銀行業抓住數字化浪潮機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數字化之路。截至目前,《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系列報告已積累超過240則中小銀行轉型案例,對于部分銀行更是形成五年轉型路徑跟蹤,深度還原了中國最一線的銀行數字化轉型實踐業態。
除此之外,中小銀行聯盟依托豐富智庫資源,與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科技50人論壇、全球知名上市咨詢公司埃哲森、商業科技云服務平臺金融壹賬通等權威機構,在數據治理、直銷銀行、移動銀行、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累計發布專業研究達16部、超35萬字,研究成果質量、研究影響力深受業界認可,先后獲得新華社旗下瞭望智庫“金融數字化轉型卓越服務機構”等權威獎項,推動行業轉型的價值貢獻得到了充分肯定。
聚焦平臺效應,共建共享聯盟生態
去年,在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評選的“百家社會組織風采案例集”評選中,“中國數字銀行論壇”入圍,成為深圳萬家社會組織中 “科創信息”領域的展示案例之一。“中國數字銀行論壇”由中小銀行聯盟攜手《中國銀行業》雜志聯合舉辦,論壇關注數字銀行發展大趨勢,展示金融科技最新成果,聚焦銀行數字化轉型。一位連續參加了五屆論壇的中國銀行業協會人士表示,論壇以專業和開放的態度,發展數字銀行,打造行業交流的專業平臺,助力數字中國戰略。目前,“中國數字銀行論壇”已連續舉辦五屆,參與機構近1000家次,銀行參會代表超2000人次,累計媒體曝光達28億頻次,成為展現深圳乃至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舞臺之一。
除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中小銀行聯盟時常面向不同行業人群與專業領域,舉辦戰略型高層閉門會、專業型區域研討會等多類型活動,搭建最新業務學習和實踐的專業互動平臺,在會員中形成良好口碑。“多年來,我們與中小銀行聯盟在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等領域積極開展交流合作,聯盟組織的各項論壇和研討會議,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與寶貴的啟發。”蘇州銀行副行長張小玉十分認可中小銀行聯盟舉行的各項交流活動效果。在廈門國際銀行紀委副書記、人力資源總監黃志如看來,中小銀行聯盟促進行業交流與分享的做法,與廈門國際銀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十分契合,多年來在參與中小銀行聯盟組織的論壇與研討會議中收獲頗多。
同時,各類型交流活動中形式上與時俱進,渠道上多點觸達,以疫情期間推出的IFAB聯盟學院為例,目前已有智慧經營、遠程銀行、數據安全、政策解讀、ESG綠色金融等超60節專題課與線上研討活動上線,成為深受銀行人歡迎的線上“從業加油站”。今年8月,受限于海南省突發疫情,原計劃線下舉辦的“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海口論壇”轉移至線上,超17萬人次在線圍觀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驅動高質量轉型”的主題盛會。
與此同時,中小銀行聯盟持續擴大生態服務合作圈,在各細分領域與業務伙伴展開合作,為會員合作爭取更多培訓教育、業務促進、技術產品、科技賦能、行業研究、經營指導的項目資源,持續提高會員服務價值。
自身平臺搭建與外部生態延展相互補充的發展探索得到驗證,今天,市場、學術、管理、數據、產業融合等各種類型資源在中小銀行聯盟平臺匯聚,監管部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科技伙伴、行業龍頭等多方主體參與其中,平臺效應逐步顯現,一個面向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復合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未來可期,新發展戰略已啟航
2022年是中小銀行聯盟第二屆理事會的開局之年,理事長孫建一在五周年的公開信中提到,該聯盟在響應國家戰略和行業趨勢的前提下,將持續提高服務會員及自身創新管理的能力,全面啟動新發展戰略。
一是戰略升級,堅持以“打造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器”為服務愿景,致力于成為金融科技領域里專業的價值服務型行業聯盟。新的戰略理念,在始終堅持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使命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轉型實踐階段的復合生態圈建設,更加注重專業與價值輸出,以期真切為會員、為行業帶來實際質效。
二是整合優化服務內容,形成更具針對性的四大服務品牌支柱,分別是:促進行業交流的活動品牌,加強與內外金融機構、高校和專家學者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務實多樣的金融科技交流工作,增強交流機會,拓展交流渠道,擴大交流范圍,落實合作內容;關注前沿發展的智庫品牌,聯合頭部咨詢公司、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專題研究,評估國內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情況,為中小銀行業務發展、監管部門政策制定貢獻力量;共享行業信息的資訊品牌,及時傳遞宏觀、行業熱門信息,共享媒體傳播資源,為聯盟成員獲取行業內外的媒體、論壇等方面的曝光資源,提升聯盟成員的品牌知名度;持續輸出專業知識的學院品牌,通過業界、學界、研究機構跨界聯合,推動中小銀行金融人才能力培養,為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金融人才培訓發揮“聯盟學院”的作用,協助中小銀行進行金融科技人才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賦能會員轉型,標準化與定制化并駕齊驅。逐步建立面向會員的標準化服務,優化會員服務體驗,建立健全會員服務標準,針對會員服務類型進行細化分類并明確內容,形成有執行有反饋的服務機制,打造良好有序的服務管理體系;同時精細化會員服務,關注解決會員的實際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
四是堅守初心,踐行行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堅守社會組織的公益初心,通過積極推動行業發展與會員自律,為建設合規有序的行業環境貢獻正能量,持續創新科技賦能公益新形勢,在鄉村振興、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弱勢群體中踐行社會責任。
回首中小銀行聯盟初建五年,孫建一表示,中小銀行聯盟有幸成為數字化浪潮里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未來也將繼續堅守初心,堅定踐行行業責任與社會責任,在金融科技領域和中小銀行生態中,帶來更加有意義有價值的聯盟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