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暑假,去河道邊游玩、散步成為了越來越多人驅暑納涼的最佳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年夏天也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針對這一問題,近日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強化意識,從嚴預防和遏制學生溺水事件的發生。
五部門聯合發文 多管道預防中小學生溺水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在《全球溺水報告》中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溺水身亡人數超過37萬人,每小時就有40人以上因溺水而發生意外,半數以上溺水身亡者不滿25周歲。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對暑假期間的出行安全倍加關注。
據悉,此次五部門發文中重點要求各地教育、公安、水利、農業農村部門要聯合相關部門對行政區域內開放水域進行逐一摸排并評估風險排查隱患,同時對危險水域進行常態化巡查以及設置防護設施,此外,有關部門還需要針對特定群體開展技能培訓,宣傳講解防溺水知識和救援知識,確保從源頭上抑制悲劇的發生。
5G、AI大顯身手 科技防溺水作用日漸顯現
伴隨著5G、AI、物聯網等核心技術在我國的全面發展,科技于日常預防溺水的場景當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廣東、江西、湖南等多江河湖的省份,人工智能企業曠視科技借助敏覺AI智能攝像機的強大算力和先進算法,實現了對人型物體的有效識別,當攝像機偵測到人型特別是兒童接近水域時,能夠通過預先安裝的揚聲器及時發出預警,對可能發生的危險進行及時勸阻。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曠視將不斷通過數字感知能力,同時以算法定義硬件為核心理念,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更加廣泛的生活、生產空間和場景。
作為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被重點提及的核心技術,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成為了我國在基礎建設、經濟、工業等領域實現創新的基本盤。未來,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將進一步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幫助更多百姓實現安居樂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