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金達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鈦股份”或“發行人”)在北交所更新上市申請審核動態,該公司已回復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的問題主要包括:收入核查充分性及業績下滑風險,新增大額固定資產核查充分性,進一步說明成本核算準確性、進一步說明產能消化能力及固定資產折舊影響等。
招股書顯示,金鈦股份是主要從事海綿鈦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高端海綿鈦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金鈦股份本次IPO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5億元,全部投入到2萬噸高端航空航天海綿鈦全流程項目。
(資料圖)
第二輪問詢函中,交易所首先重點聚焦公司收入真實性和業績下滑風險。
問詢函指出,2024年金鈦股份向寶鈦股份及貿易商鈦谷新材料的銷售數量、金額分別上漲33.35%、11.37%,但寶鈦股份自身收入下滑3.9%,其子公司寶鈦華神收入下滑12.26%。交易所要求說明發行人與鈦谷新材料、寶鈦股份之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報告期內,金鈦股份各級別海綿鈦銷售價格均持續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發行人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3.84%,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8.73%。交易所要求說明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的原因,報告期內海綿鈦銷售價格下滑原因、趨勢是否扭轉;并分析是否存在業績下滑風險。
金鈦股份回復稱,寶鈦華神僅能滿足寶鈦股份部分海綿鈦需求,寶鈦股份在鈦產品生產中仍存在較大供應缺口,報告期內發行人的海綿鈦的產量快速增長,其向寶鈦股份、鈦谷新材料合計銷售的海綿鈦數量、金額均上漲具有合理性,但未充分解釋為何在客戶收入下滑時自身銷售反增。
對于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扣非凈利潤分別下滑13.84%、28.73%,金鈦股份承認系受行業需求變動影響導致整體有所下降。目前相關影響因素已消除。
金鈦股份新增大額固定資產核查充分性也被重點問詢。
報告期內,金鈦股份持續購建大額固定資產, 包括北園區全流程海綿鈦項目、2萬噸高端航空航天海綿鈦全流程項目等。2022年-2024年,金鈦股份固定資產原值增加8.46億元,土地使用權增加8179萬元,在建工程余額1.42億元。交易所質疑供應商分散(近500家)、關聯交易(如多次向關聯方金達鉬業采購土地使用權)及工程轉包給關聯方宏基建筑的合理性。
金鈦股份回復中強調采購流程合規,解釋稱全流程項目建設涉及供應商眾多,采購較為分散的情況是海綿鈦同行業公司共同特征,公司與同行業公司全流程項目建設涉及供應商分散程度具有一致性,不存在重大差異。
金鈦股份在報告期內的產能擴張戰略同樣引發監管關注。
招股書顯示,本次募投項目建設期為4.5年,將于啟動后第6年達產,發行人現有全流程產線于2021年4月取得項目備案批復,于2023年第二季度達產;最近一期發行人累計產能達2.9萬噸,2024年機械設備折舊增加金額為12,560.95萬元, 而本次募投項目產能2.2萬噸,測算達產后固定資產折舊金額為7,155.60萬元。
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本次募投項目與前次2萬噸產能建設項目建設工期及進度的差異及合理性。進一步說明募投項目達產后的折舊金額與當前全流程產線折舊金額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建設期及達產后資產折舊對經營業績的影響。
雖然公司強調本次募投項目與前次2萬噸產能建設項目建設工期及進度存在差異具有合理性。但是,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和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明顯下滑,反映出新增產能尚未轉化為有效利潤貢獻。
在海綿鈦銷售價格持續下滑的行業背景下,公司如何消化新增產能、平衡折舊壓力,成為IPO審核的又一關鍵考量。
來源:讀創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