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科技媒體 Tom"s Hardware 報道,1956 年 9 月 4 日,IBM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塊機械硬盤 ——RAMAC 350 磁盤存儲單元,而在本月,這塊硬盤迎來了它的 69 歲生日。
IBM RAMAC 350 磁盤存儲單元由 50 張直徑 24 英寸(IT之家注:約 61 厘米)的磁盤組成,它的重量超過 1 噸,外觀看起來像兩臺廚房冰箱一樣大,轉速為 1200RPM,可提供 3.75MB 的存儲容量。
IBM 當時推出這塊硬盤是為了革新存儲介質,作為對比,當時的計算機一般都使用一種布滿洞洞的穿孔紙帶作為存儲介質,此種技術源于織布機、電傳打字機等,紙帶上的洞代表 0 和 1,可存儲計算機的程序編碼并作為長期存儲介質使用。
但用打孔紙帶的工作效率非常低,它只能將 0 和 1 一個個地穿入紙帶,許多程序在塞入紙帶后往往需要一個巨大的文件柜才能存儲,且這么巨大的文件柜還需要專人進行管理才能保持順序整齊,紙帶本身的輸入 / 輸出效率也十分低下,無法適應計算機的高速發展。
作為對比,3.75MB 的存儲容量相當于 6 萬 2 千 5 百張打孔紙帶,能存儲 500 萬個字符,盡管 3.75MB 的容量在如今看來微不足道,可能還沒有一張圖片大,但在當時它相比打孔紙帶的優勢巨大,且能淘汰掉打孔紙帶管理員,減少人力成本。
后續,IBM 將這款硬盤的數據尋道速度提升至 800 毫秒左右,正式將硬盤推向商業市場,而這種技術也在后來發揚光大,逐漸進入個人電腦市場。
在如今高速固態硬盤當道的時代,雖然很多人已經唾棄機械硬盤,但它仍然是數據囤積者和某些商業應用的寵兒,目前消費者可以花 500 美元(現匯率約合 3563 元人民幣)買到 26TB 的機械硬盤,但同樣的預算只能買到 8TB 的固態硬盤。
機械硬盤雖已進入暮年,但它的歷史和影響仍在塑造我們的數字世界。
責任編輯: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