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七夕,各地大屏再度整活,“戀愛發瘋文學”一個賽一個;因為高溫,眾多大屏輪番上陣播放空調、風扇,為路人“賽博降溫”;因為“蘇超”,江蘇13個城市在大屏上斗嘴玩梗…….不少年輕人稱“這屆商場把我們的心里話糊墻上了”。城市大屏頻頻變身,正從冷冰冰的商業廣告牌,轉型為與公眾情緒同頻共振的“賽博墻”。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資料圖)
對年輕人來說,逛個街仿佛在刷實時彈幕,情緒價值直接拉滿。每逢節日,情感主題類文案尤其容易出圈。跨年時,成都一商場大屏上“2025寄語:別寄”刷屏,狠狠拿捏年輕人的反內卷心態。情人節時,“剛剛收到表白了,讓我們恭喜‘剛剛’”,“期待有人雙向奔赴,如果沒有那就先一人單向奔‘富’”。三八婦女節時,成都街頭出現“你不必是一朵花,你可以是折耳根,從不迎合”等大屏文案,因為有溫度有態度的表達而火爆網絡。七夕這波“發瘋梗”更直白更癲,“我的男朋友很完美,不抽煙不喝酒不存在”,“你感情路上不順嗎?順啊,一路上都沒什么人”等,種種自嘲調侃,同樣引爆社交媒體。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技術革新為大屏“整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今年夏季,多地持續高溫,很多大屏的“賽博降溫”玩出了新高度與新創意。不少大屏播放“巨型電風扇”,開啟“精神降溫”模式,網友紛紛表示“在開風扇和開空調之間,選擇了開玩笑”。不少大屏還積極升級,風扇不行就上空調,一個空調不夠就九臺齊上陣。在寧波,“四大龍王”還被請上大屏在線求雨。在武漢、長沙等地,當地表溫度超35℃,屏幕啟動“虛擬清涼系統”:高清冰川影像傾瀉而下,配合動態旋轉的“電風扇”和模擬白色冷氣流的“空調”圖標,甚至能根據行人移動調整風向。這些創意互動成效顯著,有商場經理表示,憑借緊跟熱點、貼合年輕人偏好的內容,一塊大屏一周可吸引超2000人現場打卡。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大屏成為“彈幕”,不僅帶來歡聲笑語,更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不少大屏憑借金句或創意互動成為新的旅游打卡點,“為一塊大屏赴一座城”漸成風潮。在江蘇“蘇超”期間,江蘇各地大屏無一閑置,球員場上激戰,城市大屏則玩梗隔空應援,文化梗、體育梗、經濟梗層出不窮。全省商務系統聯動打造了432個“蘇超第二現場”,覆蓋重點商業綜合體、商場、家電賣場等多類場景。暑期期間,就有大量游客專程為“蘇超梗”而來,有效拉動了周邊消費。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這些看似“反骨”的文案和畫面,為何能引發強烈共鳴?答案在于:它們源自對當下年輕人生活狀態的觀察、理解和認可,精準拿捏了年輕化傳播的精髓——真實有趣、有態度、有共鳴。當城市大屏變成公眾的心聲彈幕,年輕人舉手機拍照的那一刻,就從信息受眾變成了主動傳播者。就這樣,城市大屏超越了傳統功能,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廣場、玩梗陣地,更成為城市文化活力的新脈搏。成都某商場負責人就表示,他們早已不將大屏當作簡單的廣告位,而將其視為與年輕人對話的窗口,只有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說話,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心里。
當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城市大屏悄然從“告知者”轉變為“共情者”,化身年輕文化的展示窗口和城市情感的溫度計。它們記錄著年輕一代的歡笑與自嘲,也見證著城市公共空間功能被深刻重塑的過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