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胡楊
過去一段時間,我國資本市場發生深刻結構性變化,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優化制度和產品供給,加快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創新領域集聚,為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盡管資本市場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采取了諸多努力,但考慮到科技企業需求與科技創新特點,加強各類融資協同配合、提升科技融資效率仍需久久為功。
基于此,金融監管部門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從債券市場角度引導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激發科技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這無疑能進一步拓寬科技創新企業融資渠道,為科技創新企業融資增加更多選擇空間。與其他融資方式相似,傳統債券市場同樣看重抵押擔保與歷史營收等財務指標,這使得技術路線不確定性強、以輕資產運營為主要特征的科技型企業發債成功率有限,無法通過這一融資手段彌補早期技術孵化與中長期研發投入面臨的持續性資金缺口。加之股權融資、銀行信貸以及私募發行等方式此前也有各自堵點尚未打通,科技企業的融資選擇因而十分有限,融資市場配置效率亟待提升。
而科技創新債券的落地,無疑將從債權融資方面為科技創新企業掃清障礙、提供便利。發行人可靈活設置債券條款,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券品種,以長期限債券更好匹配科技創新領域資金使用特點和需求。金融監管部門還明確了科技創新債券融資可以享受的便利,從優化債券發行管理、簡化信息披露、創新信用評級體系、完善風險分散分擔機制等角度解決了科技型企業發債難的困擾。
政策出臺后,各地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都有不錯的進展。以廣東為例,截至8月18日,該省共兩家金融機構、12家科技型企業、4家股權投資機構已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合計441.05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40家法人金融機構已開展柜臺渠道科技創新債券交易業務,交易金額超7億元,用于質押式回購和質押式再貸款的科技創新債券金額約1.4億元,助力提升科技創新債券市場流動性。同時,通過對31家主承銷銀行調研、與行業主管部門密切溝通、第三方名單梳理等多種方式,全面摸排轄內有發債意向的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名單,建立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儲備庫并動態更新,及時跟進對接服務。對于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中的難點和“痛點”,當地還組織12家主承銷銀行召開專題座談會,針對性研究解決措施,指導加大承銷和增信服務力度,幫助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債券。
可以預見的是,在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提質擴面的背景下,將有越來越多科技型骨干企業一解資金之渴,從容應對研發關鍵環節,加速攻堅克難,加快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以新質生產力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