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4祁門安茶夜露活動在黃山市祁門縣蘆溪鄉舟上·安鄉茶文旅民宿舉辦。
“有一天晚上叫夜露,從此安茶就有了情愫,這露珠兒留在綠色的茶葉上……”一曲婉轉悠揚的《夜露贊》,唱出了祁門安茶最為神秘的一道制作工序——夜露。
安茶為中國歷史傳統工藝名茶,創于1725 年前后,內銷兩廣,外銷東南亞,是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后發酵的緊壓茶,民間又稱“軟枝茶”。
它的制作過程十分精細,從開始采摘到制作完成需要耗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尤其是十四道制作工序復雜,兼具綠茶的揉和烘、紅茶的篩和拼、黑茶的蒸和壓。值得一提的是,“日曬夜露”是安茶制作過程中極為獨特的工藝,日曬陽光夜承露水,讓其得以汲取“日月精華”,綻放出別樣茶香。
每年“白露”過后,在安茶核心產區的祁門縣蘆溪鄉,大大小小的茶農茶商便愈加忙碌起來,在晚上把初制好的安茶攤放在竹席上進行夜露。
據了解,安茶與紅茶、綠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原料根據采摘時間不同分為頭芽、貢尖、毛尖到一級、二級不同等級,一般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間采摘制作,制作時連梗帶葉經曬萎凋后,稍加揉捻,制成毛茶,待當年的 8 月份以后,最好是白露時節,進行蒸曬,夜露等十多道工序,最后壓緊裝在小竹簍內,再放入烘櫥內烘干,使凝結成橢圓形塊狀,即依竹簍容量成型。成品以竹簍,箬葉緊壓包裝,易于貯藏,且其特點是越陳越醇。成品品質純正,風格獨具,外形緊結勻齊,色黑褐尚潤,香氣高長有檳榔香,滋味鮮爽味中含香,湯色橙黃明亮,葉底黃褐尚亮。
隨著對安茶制作技藝的傳習不斷深入,安茶的品質更加優化,2014年安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安茶制作技藝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榮獲中國博覽會黑茶金獎。
為更好傳承傳統夜露制茶工藝,挖掘祁門安茶的潛在市場,祁門縣多次舉辦安茶夜露活動,誠邀各地茶商共聚一堂,體驗祁門安茶傳統制作技藝,品鑒祁門安茶。
近年來,祁門縣高度重視安茶產業復興,深入踐行“三茶”統籌理念,堅定不移增產量、提質量、擴市場,祁門安茶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扎實推進全域茶園綠色防控,獲批安茶省級地方標準,成功申報安茶原產地地理保護產品,培育各類生產加工企業20余家,2024年全縣安茶產量近700噸,產值超億元。
此外,祁門還接連舉辦“開祁門 見黃山”美好生活邀約會暨“復興安茶”系列論壇、“金秋夜露起 百年圣茶香”2023安茶夜露活動等活動,發布“傳奇安茶 洞見未來”等產品,實施“安鄉”茶園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舟上·安鄉、青山白露等茶文旅民宿,安茶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