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18日,南京和平論壇組委會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全球學習中心聯合舉辦“同行中國·走進南京可持續發展訓練營”中外實踐活動,20多名來自美國、德國以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一流高校的跨學科優秀青年學生們走進南京,圍繞“城市文化品牌打造與國際傳播”“青年和平行動”“城市生態系統”三個議題,在經濟、社會、文化多個領域開展沉浸式調研實踐。青年學子們從Z世代視角,結合各自學術背景及一流高校科研資源,探索研討相關創新實踐路徑。?
(資料圖片)
△同學們參觀“金陵圖”
Z世代看南京,探討城市發展新路徑
參加調研實踐的青年學子主要來自中美頂尖高校,包括美國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中國的清華大學和南京大學等。8天的調研實踐,青年學子們將先后走進南京世界文學客廳、文學小路、中國科舉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探索研究城市文化形象及品牌建設如何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如何有效提升受眾文化獲得感和國際傳播影響力等。
△青年學子們體驗南京文學小路數字化裝置
據介紹,青年學子們在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過程中,將和南京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UNESCO Chair on Peace Studies)主持人劉成教授等,一起探討青年如何積極致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同時,圍繞“積極的和平必須包括環境保護,尤其是青年人更要積極從我做起,不斷創新”議題,他們還將去江蘇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等實地考察調研。
△青年學子們來到小西湖街區調研南京城市更新
此外,結合各自研究課題和方向,青年學子們不僅將用Citywalk的方式親身體驗南京“文學之都”,深入南京城市更新與發展保護空間——小西湖街區、下關濱江歷史風貌區等,南京鄉村發展示范區——黃龍峴、錢家渡等,以及南京的多家科創企業,還將參與由東南大學建筑設計學院專家學者和南京非遺傳承人進行的授課、座談。中外學子們通過實地訪談、記錄樣本,現場研討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形成調研報告并在此基礎上拿出解決方案。
沉浸式調研,向世界傳播南京美麗圖景
本次青年實踐活動的承辦方之一,南京創意中心董事長王文溪表示,組織中外優秀青年來南京開展沉浸式調研實踐,是為了讓更多Z世代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對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總結中國經驗和中國案例,吸收和借鑒成功的經驗。“同時也能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南京,用創新創意的方式和國際表達,向世界傳播南京的美麗圖景。”
南京和平論壇組委會希望以中外青年的全球視野、國際傳播視角,為中國南京周、和平論壇等國際傳播品牌活動建言獻策,提供青年行動方案,從而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青年學子們走進中華門城堡感受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次實踐活動的主要成員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的跨文化學習項目IUP(Inter-University Program)。2023年是IUP項目成立六十周年,“同行中國·走進南京可持續發展訓練營”中外實踐活動是2023年該項目最重要的組成部分。“IUP項目每年都會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或城市進行合作,邀請地方一流高校優秀學生共同參與,有更開放的全球視野,更國際化的學術研究平臺,同時他們的高校背景也積淀了最好的學術研究基礎。”IUP項目中方負責人,清華大學社科院全球學習中心主任曲煒說,他們的調研報告及相應解決方案,也會提交給調研地,為地方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據悉,本次實踐活動,青年學子們不僅聚焦南京城市發展,還會對南京在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方面的典型案例提出積極建議,包括近期將舉辦的“南京和平論壇”,以及即將赴美國波士頓舉辦的“中國南京周”活動。
“南京城市文化是一個很大的寶庫,我曾在中國研學一年,仍不能完全了解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我的家人、同學、朋友了解得更少,因此很希望能在家門口看到你們帶去的文化展示。”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的美國麥吉爾大學博士吳曉麥說,他對漢字情有獨鐘,這是他來中國學習的動力。他身邊的很多美國人也希望能了解中國以及中國的城市文化。“‘南京周’此前曾兩次在美國舉辦,通過展覽展陳、創新論壇、文化交流等多種方式,將南京的傳統文化、城市創新濃縮呈現,深受美國普通民眾歡迎。”
通訊員?韋銘?現代快報+?記者?杜雪迎?通訊員供圖?
(校對 周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