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里斯班8月13日電(記者高萌、岳冉冉)12日夜,容納了近五萬人的布里斯班球場有一瞬寂靜,所有人都在屏息凝視著球場中央的瓦因——她在為澳大利亞隊主罰第十輪點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2日,澳大利亞隊球員在賽后慶祝晉級。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這場澳大利亞隊與法國隊之間的對弈已經進行了近三個小時。兩隊在常規時間和加時賽中均顆粒無收,在加時階段,又十分戲劇化地各失三球,直至此刻。
幾分鐘前,法國隊的貝舒主罰擊中門柱。命運的手柄被澳大利亞隊握到了手中。起腳、破門!寂靜的球場在一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狂吼。隨著瓦因順利打入一球,澳大利亞隊最終以7:6淘汰法國隊,驚險晉級。法國姑娘們流著淚痛飲無奈與遺憾;而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女足的歷史最好成績則被徹底刷新——四強。
賽后,在記者前往混采區的過程中,除了零星幾位法國球迷,整個球場外的通道幾乎都空無一人,這與常常被擠得水泄不通的離場通道截然不同。
8月12日,澳大利亞隊球迷在比賽中接住踢上看臺的比賽用球。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瑪蒂爾達!瑪蒂爾達!瑪蒂爾達!”原來,幾乎所有澳大利亞球迷都留在了座位上,為他們的女足國家隊吶喊,聲浪如山呼海嘯。人們慶祝著、歡笑著,久久不離場。若不曾了解澳大利亞女足,一定會在此刻感到一絲疑惑,究竟誰是瑪蒂爾達?
時鐘的指針撥回到12日下午兩點,距離2023女足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澳大利亞對陣法國的比賽開始還有整整三個小時。布里斯班球場周圍已然出現了許多身著黃綠色隊服的澳大利亞球迷。
許多孩子被帶來一起觀賽,他們揮舞著自己繪制的海報,和家人一起走向賽場,甚至還有不到一歲的小嬰兒,在襁褓中身著澳大利亞隊隊服。在場邊的一家咖啡店,一位年過耄耋的白發女士細細翻閱著報紙上澳大利亞女足陣容的新聞。而球場附近的所有酒吧則早已被球迷們占據,不少商家推出了比賽日菜單,并用黃綠色的裝飾物將建筑外墻點綴一新。“瑪蒂爾達(MATILDAS)”的標識與呼喊出現在人群中的每一個角落——那是澳大利亞球迷們對女足國家隊的愛稱。
8月12日,澳大利亞隊球員卡彭特在點球大戰中慶祝罰入點球。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下午四點,距離比賽開始還有一小時,太陽緩緩下落。金色余暉之中,布里斯班體育場的看臺區成為一片黃綠色的海洋。像是在奔赴一場無比盛大的聚會,澳大利亞的球迷們與朋友、家人一起涌入賽場。成年人戴著球迷圍巾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許多孩子們則干脆在場邊踢起了球。
比賽期間,全場整齊劃一的掌聲與加油聲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在近三小時的比賽中,現場觀眾們的熱情從未消退。最終,他們的期待也并未落空。
本場比賽的最佳球員、澳大利亞門將阿諾德在賽后表示:“我有點不知所措, 我想說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最大的感受是巨大的自豪感,我為自己是澳大利亞人而感到自豪——無論是為球隊還是為球迷。這太不真實了。”
8月12日,澳大利亞隊守門員麥肯齊·阿諾德在獲勝后抱著孩子慶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事實上,在澳大利亞,足球并非最受關注的體育項目。橄欖球與板球都有著非常雄厚的民眾參與基礎。而據澳大利亞主流媒體報道,此次世界杯的舉辦,已然為零售業和旅游業創造了7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近357億元)的經濟增長;近百分之十五的門票收入來源于海外球迷。
澳大利亞球員范埃蒙德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世界杯將會永遠改變澳大利亞足球。“當你知道,整個國家都在你背后時,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意想不到的力量。女足世界杯現在成了大家都在討論的熱門話題,人們越來越關注足球了,這令人難以置信。希望這只是一個開始,世界杯展現了女足(在澳大利亞)的發展潛力。”
誰是瑪蒂爾達?
場上飛奔的身影,觀眾席上整齊的呼喊,小孩子們手繪的海報以及球迷們的臉上、衣服上其實都早已寫滿了答案——“我們是瑪蒂爾達(WE ARE MATILDAS)。”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