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魏芳
“花錢找人陪我看病”已經成了不少人的剛需,陪診師職業在各大城市悄然“興起”。武漢一名90后陪診師在社交平臺上自曝,自己主要負責代辦以及陪同就診,基本上每天可以有600-800元收入,平均下來,一個月收入1.8萬到2.5萬元。
“陪診師”的出現,無疑為解決一些患者的就醫難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一方面,“陪診師”對醫院的就診流程相當熟悉,能幫助患者節省就醫時間、提升問診效率;另一方面,“陪診師”有利于優化醫院醫療秩序,充分發揮醫療資源效能。可以說,“陪診師”的出現,是一種好現象。
但事實上,“陪診師”還處于“無序”發展狀態。比如“陪診師”在陪診過程中如果遇到病患突發意外怎么辦?發生違約或侵權情況時,雙方責任又該如何界定?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說明,“陪診服務行業”還游離于“規范之外”。
要讓“陪診師”這一新興職業行穩致遠,須配一把“規范鑰匙”。相關職能部門應適時將“陪診師”納入新職業分類,完善“陪診師”行業規范和標準,包括設置準入門檻、持證上崗、規范收費標準、建立備案登記制度等,并予以嚴格管理。只有讓其有“規”可循、對“標”服務,才能避免無序發展,促進其有序、健康、良性發展。
此外,“陪診師”還需通過豐富醫學素養、加強醫療知識學習,不斷提升陪診服務質量,做到根據患者病情及時引導和幫助患者“精準診療”,從而讓“陪診師”成為“多贏”的診療服務新職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