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國衛說,自己現在一看手機里兒子的照片就想哭。他沒明白,只是來看皮膚病,24歲的兒子如今怎么就躺在了ICU病房里。
(相關資料圖)
今年2月28日,來自山西的郝國衛陪同兒子郝少杰到成都金牛疤研疤痕門診部(以下簡稱“疤研門診部”),治療脖子上因毛囊炎留下的“疙瘩”,不料兒子卻從手術臺直接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經歷呼吸心跳驟停、搶救復蘇后,至今仍在ICU病房,已近4個月。
更讓郝國衛不安的是,原本承諾“負責到底”的疤研門診部不再支付醫療費用,幾經金牛區衛生健康局調解,賠償問題也沒有進展。對此,疤研門診部主任黃開勇6月14日回復紅星新聞記者稱,郝少杰是因麻醉出現的意外問題,目前正與家屬積極溝通中。
治療毛囊炎留下瘢痕
手術時發生呼吸心跳驟停
郝國衛是山西人,這幾年,他和兒子一直在沿海的工廠務工。一年多前,兒子因患有毛囊炎,下頜和胸口長了一些疙瘩。
今年春節后,兒子說想趁著打工前這段時間到醫院治療,“孩子大了,覺得不好看。”郝國衛說,之前,他陪兒子在西安的一家三甲醫院看過,醫生推薦了成都的一家專科醫院。
▲郝少杰下頜處因毛囊炎留下的瘢痕
2月28日,郝國衛父子倆來到成都,找到了這家疤研門診部。醫生簡單檢查后,告知治療費用需要5萬多元。郝國衛說,自己只帶了3萬,在醫院門口打電話借了2萬,決定接受治療。交完費,中午12點多,有工作人員叫走了候診的兒子,“我也不知道是干嘛去了,也沒有說是手術。”
一直等到下午4點過,兩個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走出來,詢問郝國衛是不是(郝少杰)家屬,并解釋說,手術下午2點多就做完了,一直在觀察,現在有點“小問題”,需要轉個醫院觀察一下。郝國衛說自己一下子懵了,兩個人轉身從另一個通道走了,等了三五分鐘,也不見人回來。此時,郝國衛轉頭看見樓下停了一輛救護車,趕緊下樓,剛好看到兒子被推上救護車。
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兒子,郝國衛也被推上了救護車的副駕駛座,直接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室里,郝國衛只看到有設備不斷在兒子胸口按壓,就一眼的時間,搶救病床的簾子便被拉了上去。很快,有醫生走出來說:“有(生命)危險,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郝國衛說,自己根本沒有想到,“小問題”會變成這么大的“危險”。經過半個多小時搶救(復蘇),郝少杰被推去做了一個CT檢查,然后直接被推進了ICU病房。“一直就是現在的模樣。”郝國衛翻著手機里拍攝于6月8日的兒子的視頻。病床上,一個干瘦的年輕人雙手不停“掙扎”抽搐,與此前的照片判若兩人。“到現在都沒有意識。”郝國衛說,兒子現在每天需要依靠大量鎮靜藥物,主管醫生曾表示,一旦轉出ICU,極可能一次小感染就要了他的命。
門診部僅支付部分費用
如今就診醫院賬戶已欠款50余萬
“出事后第二天,醫院(疤研門診部)的負責人來了,說他們會負責到底。”郝國衛說,其中一位名叫郭建青的負責人,表示他是當天給郝少杰做手術的醫生。在ICU病房外揪心了一夜的郝國衛沒有多想,只想著兒子能夠盡快好起來。
但到3月下旬,兒子病情沒有進展,疤研門診部也沒有再支付治療費用。“一開始是欠費了,我拍照發過去,他們來繳費,比如欠5萬,他們就交3萬,欠3萬,就交1萬。”郝國衛說,疤研門診部先后支付了約16萬,但現在醫院賬戶上已經欠費50余萬,他非常擔心會因此停藥,為此,他與疤研門診部的負責人溝通,但感覺話里話外,他們都希望郝國衛能放棄兒子的治療,幾次金牛區衛生健康局的調解,也沒有結果。郝國衛說,他希望門診部能賠付一筆費用,他想帶兒子去北京的醫院最后試一試。
▲如今,郝少杰仍然處于昏迷中
除了躺在病床上毫無意識的兒子,郝國衛一家的生活也完全被打亂,出事后他一直沒有離開過成都,為了省錢,他睡在ICU門外的椅子上。妻子也來過一段時間,岳父患癌,他也不能回家料理。
疤研門診部負責人:
系麻醉意外,正在積極溝通
在郝少杰在疤研門診部的就診記錄上,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接受的治療為“全麻下行瘢痕疙瘩切除和環鉆提取術”,《麻醉前訪視單》中記錄的“麻醉前討論綜合意見”為“無麻醉絕對禁忌癥”。在《麻醉記錄》表中,有使用腎上腺素0.5ml(心跳驟停搶救用藥)的記錄。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出具的《病情診斷證明書》載明,患者為“1.意識障礙,缺血缺氧性腦病;2.心臟停博復蘇成功,復蘇后綜合征;3.重癥肺炎、呼吸衰竭;4.癇樣發作……”
▲病情診斷證明書
成都金牛疤研疤痕門診部主任黃開勇表示,郝少杰的事是屬于麻醉意外,這是任何一個醫療機構都害怕的事,都不愿意發生,但“避免不了,特別是老人小孩,有基礎疾病的中年人”。他稱,在手術前評估時,沒有發現其有手術麻醉禁忌癥。目前,他也正與家屬積極溝通,雙方也聯系了律師,就賠償金額進行協商,希望達成一致。
▲手術麻醉前訪視單注明“無麻醉禁忌癥”
為何疤痕治療需要全麻手術?黃開勇表示,這是因為手術面積比較大,如果局部麻醉,患者受不了。關于醫生、醫院的資質,這些都是齊全的。對于郝國衛所說門診部自3月下旬后不再支付治療費用這一情況,黃開勇表示,他剛接手這家門診部不久,接手后就一直在積極溝通。
金牛區衛生健康局出具的《行政程序告知書》上表示“按《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法定途徑解決”,即“根據《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醫患雙方可通過下列途徑解決:雙方自愿協商;申請人民調解;申請行政調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途徑(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律師看法:
起訴后可要求治療費用“先行支付”
錦天城(成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秀律師認為,這是一起醫療事故侵權糾紛,如果該門診部確有責任的話,肯定是要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賠償內容中就包括后續醫療費用的賠償。目前,受害者家屬已經通過相關部門組織調解等方式尋求幫助,但與該門診部仍未達成一致,可以選擇先向法院起訴要求支付治療費用這一部分訴求(后續針對其他賠償費用可以另行再提起訴訟),考慮到訴訟過程耗時較長,當事人家屬可以在法院受理案件后申請先予執行,要求該門診部在判決前先支付治療費用。同時,家屬對于墊付的治療費用部分,應做好證據資料保存,對于后續起訴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建議當事人委托本地律師,更好地維護合法權益,若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也可以向司法部門申請免費法律援助。
四川一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師認為,該事件中,需要先確定是否屬于醫療事故,才能確認各方責任,如果能確認患者目前的狀況屬于門診部方的責任,則門診部應當承擔相應過錯責任,根據法律規定進行賠付。在是否屬于醫療事故責任還不明確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是可以申請行政主管部門協調醫療機構先行墊付相關治療費用,也可以自行想法籌集墊付治療費用,今后根據確定的責任進行追償。作為醫療機構,也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以救治病人為先,避免可能的損失和損害后果擴大。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成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