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轉自:經濟日報
4月23日,走進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宋集鎮蒲公英種植基地內,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只見一株株翠綠的蒲公英亭亭玉立,鮮嫩的黃色花朵在風中搖曳,數十名工人蹲在地上,麻利地采摘著蒲公英嫩葉并隨手放入身旁的塑料筐中,伴隨著轟鳴的拖拉機駛過,一朵朵鮮嫩的黃花夾雜著雪白的“絨球”被吸入采集器中。
“俺早上5點多就過來干活了,基地還管飯,一天能掙100多元哩。”宋集村村民馮喜枝笑呵呵地說,“現在正是采摘蒲公英的好季節,這些剛長成的蒲公英可以包餃子、烙菜饃,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俺們經常炒菜吃,味道很鮮美。”
“蒲公英渾身是寶,現在這個季節我們采摘的嫩葉直接賣到農貿市場,很受消費者喜愛,秋季把挖取根莖進行加工,制作成蒲公英茶,銷售到安徽、河北、湖北等地,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繼續拓展市場,爭取銷往全國各地。”全國人大代表、宋集村黨支部書記劉香蓮介紹,自2018年種植蒲公英以來,他們采用林下種植方式,最大化發揮土地的經濟價值,并逐年擴大種植規模,目前已帶動15戶農戶種植了近500畝的蒲公英。
“俺們家種了15畝,從最開始的林下試種到現在大規模種植,蒲公英讓俺嘗到了‘甜頭’。”種植戶劉偉峰接上了話茬,“你看到的這塊地俺已經種了四年,平均每年每畝地能凈賺5000塊錢左右,對俺來說已經很不錯啦。”
與劉偉峰一樣嘗到中藥材種植“甜頭”的還有師靈鎮瓜蔞種植戶尚云山,去年他種植了500畝瓜蔞,刨去各項支出,平均每畝地的產值達到了8000多元。“我種植瓜蔞5年多了,現在我越發覺得中草藥種植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目前,我們合作社帶動了25戶農戶增收致富,而且已經實現了‘訂單種植’,不用發愁銷路。”尚云山信心滿滿地說,“今年我從安徽又訂購了一批專門種植瓜蔞的水泥樁和鋼絲網,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近年來,西平縣穩步發展中藥材種植與加工產業,目前,除蒲公英外,還培育種植金銀花、夏枯草、艾草、瓜蔞等10余種中藥材,主要分布在宋集、譚店、二郎、出山等12個鄉鎮的31個行政村,總面積已經達到3500多畝,年產值可達5000多萬元。
“我們將以‘中國藥谷’建設為契機,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積極發展中草藥種植與加工產業。”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公濤表示,西平縣將通過選派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種植、開辦中藥材培訓研討會、交流觀摩等形式,著力為中藥材種植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逐步實現中藥材規范化、精細化、數字化種植。
工人們正在采摘蒲公英嫩葉。趙永濤攝拖拉機在田間穿梭搜集蒲公英種子。趙永濤攝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