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曹凘源
【資料圖】
4月下旬,氣溫驟降。德陽市中江縣輯慶鎮,花香人間中藥材芍藥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李天佑與時間賽跑:清點完凍庫里剛剛采摘下來的芍藥花,又一路小跑來到分揀區查看鮮切花分級情況。“芍藥花期短,如今已經進入采摘尾期,連下的幾場雨縮短了采摘周期,搶‘花時’等不得、慢不得。”李天佑說。
春末夏初,中江白芍盛開。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四川芍藥在花卉市場并不顯眼,更多發揮藥用價值。如今,隨著鮮切花市場興起,四川芍藥逐漸成為花市“新寵”,這其中,中江芍藥就占據了“半壁江山”。
作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重瓣芍藥,中江芍藥花型美麗且瓶插期長,粉白花瓣清新喜人,備受消費者青睞。數據顯示,中江白芍的鮮花年銷量達700萬支,產值約1200萬元。
“前不久,我們的鮮切花已經出口到阿姆斯特丹,這也是中江芍藥鮮切花首次出口歐洲。今年有很多來自歐洲和南美洲的客戶前來考察訂貨。”李天佑說,除了銷往昆明、上海等國際花卉市場外,合作社還與國內知名電商河馬生鮮、山姆超市等20余家建立了合作,中江白芍鮮切花正在成為這些電商平臺的熱銷品。
從“吸睛”到“吸金”,從“種”到“賣”再到“用”,越來越“紅”的中江芍藥,若要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還要突破哪些瓶頸?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1
種花
問題:土壤肥力弱、優質花種少
應對舉措:有機肥改良土壤 請專家選育優種
從花香人間中藥材芍藥專業合作社出發,前往幾公里外的永遠村,沿路兩側的田中,五顏六色的芍藥花開得十分鮮艷。
“白色和粉色都是我們的中江白芍,除此之外,我們還引進了四川地區獨有品種蘭富士、芭茨拉、珊瑚系列以及國內外名優切花品種20余個。”李天佑告訴記者,繁花盛開的背后,芍藥種植存在不少困難。
中江縣輯慶鎮永遠村芍藥花開。攝影 曹凘源
首先是土。得益于天然的地理優勢,中江種植芍藥有超過300年的歷史。然而相比與同樣以種植芍藥出名的菏澤、洛陽等地,中江的土壤存在土質粘、不夠疏松的短板。
同時,中江白芍在多年的生長過程中,分化出很多細分品種。有些分化出來的品種可能產生病變,有些可能有體弱問題。過去,當地村民關注都是藥根的品質,對于花種的好壞并不在意。因此,多個細分品種參差不齊混種在一起,就會影響芍藥整體的品質。
想種出好花,必須要從源頭抓起。“我們通過使用有機肥,對土壤品質進行改良,同時規劃專門的區域,對中江白芍現有的多個細分品種進行統一試種,并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對花種進行‘提純’改良,選出最優質的品種擴大種植面積。”李天佑說,這個工作可能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合作社也引進了許多外地品種,提高芍藥品種多樣性。
中江縣對中江白芍進行育種實驗。攝影 梁潼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的推動芍藥種植,當前,中江縣正實行以點帶面的舉措,依托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重點在龍泉山脈圍繞的山區建設芍藥種植基地。“去年底,中江縣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成功認定為五星級園區,當前全縣白芍種植基地達到3.5萬畝。”中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東陽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做好產業規劃,建設好中藥材種源高效繁育技術中心,進一步擴大中江白芍優質品種種植面積。
2
賣花
問題:品牌優勢弱、花期時間短
應對舉措:打造本地特色品牌 用好天然“時間差”
清洗花頭、修剪花枝、按個頭分級、保鮮、預冷……花香人間中藥材芍藥專業合作社分揀中心里,數十名工人忙著對即將入庫的新摘鮮花進行處理,中心外,一輛滿載包裝盒的運輸車已經早早等候。
花香人間中藥材芍藥專業合作社分揀中心,村民正在對芍藥鮮切花進行清洗、分級。攝影 曹凘源
銷量增長、走出國門,這樣的改變源于知名度的提升。
“收購價在2.2元左右,運到昆明花市的批發價在3元左右,今年的中江白芍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李天佑說,就芍藥的鮮切花產業而言,中江白芍的短板在于缺乏市場品牌,知名度不高。隨著中江白芍獲得“原產地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稱號,合作社也注冊了自己的商標“殿春”。獨特的品牌優勢讓中江白芍在全國芍藥產業博弈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還要利用好‘天然時間差’。”李天佑說,不同于很多鮮花,芍藥是一年一季。為了延長花期,合作社在今年引進了大棚和滴灌技術,開展精細化管理,以往清明節前后才上市的中江白芍,今年的上市時間提前了整整十來天。
凍庫里取出的芍藥鮮切花,正準備發運。攝影 曹凘源
“整個采摘期約20天至一個月,中江芍藥鮮切花都快下市了,山東菏澤那邊的精品芍藥鮮切花才剛剛上市,歐洲的芍藥花出花期更是在6月份,所以我們能一直維持不錯的市場行情。”李天佑說,按照畝產15000 枝至20000枝,就算以0.5元/枝的價格計算,也可帶來7500元—10000元/畝的毛收入。“下一步的重點,就是要建設我們自己的產業文化IP,發揮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中江白芍在國際花卉市場的影響力。”
3
用花
問題:成花利用率低 深加工產品少
應對之舉:文旅活動拉動觀賞經濟 企業為主探索“一花多用”
數日之前,中江縣第十屆芍藥賞花節在集鳳鎮開幕,作為集鳳鎮特有旅游資源,中江芍藥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觀賞打卡。
中江大片芍藥開花,吸引游客前來打卡拍照。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曾小瓊經營的“將離露營’基地就在芍藥谷的核心區域,因為周邊被盛開的芍藥花包圍加上價格親民,這個已經成為周邊露營愛好者的首選區域,每天接待著來自周邊地區的游客。
這樣的轉變放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根系粗壯,多年來,“中江白芍”以藥用居多。過去,農民種植芍藥主要為了它的“根”。彼時,為了保障根系的茁壯成長,人們往往在白芍花骨朵剛剛長起來不久,就將其“掐掉”,以通過疏花,保障根系茁壯成長。
大概六年前,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和產業融合發展,成片的芍藥花成為了中江以農促旅的一道“美麗風景”,其鮮切花逐步走近消費者視野。因花聞名,當前,集鳳鎮正在形成一三產業互動、產村相融、農旅游融合的經濟發展格局。
芍藥產業實現了從“根”到“花”的拓展,但還遠遠不夠。
“我們目前主要做白芍粗加工,300多家門店里有70%都在售賣白芍中藥飲片。”四川省中江神龍醫藥企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何德中告訴記者,當前的市場下,白芍產品仍以藥用為主,雖然隨著鮮切花發展,盤活了賞花經濟,也擴大了銷售,但中江白芍的精加工仍然有待開發。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除了常見的中藥飲片及部分含有白芍成分的成品藥外,與之相關的其他產品種類稀少。當地的藥企如逢春制藥、同興藥業、天府神龍等雖然嘗試過生產白芍片劑、膠囊劑、糖漿劑、顆粒劑,也在保健品、護膚品領域進行了摸索,但從現場情況來看效果并不好。
中江道地藥材中江白芍。攝影 梁潼
白芍能否像丹參那樣“一花多用”,開發出更多的附加產品呢?朱東陽表示,下一步,中江縣將全力做好“一味藥”“一朵花”,統籌好藥材和鮮切花的市場布局,圍繞中江白芍全產業鏈,增加資金、技術等要素投入,繼續開展白芍的精深加工研究,力爭在飲片、茶、酒等新產品領域中拓展江白芍應用范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