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家,1934年生于北京,籍貫湖北羅田。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轉業到武昌鋼校讀書,1957年畢業到上海第三鋼鐵廠工作,任機械工程師。1979年起進行業余攝影。1982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上海市分會。1983年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989年離休。
【資料圖】
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對上海這座特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陳克家萌生了用鏡頭記錄即將消失的上海弄堂之想法。于是,她背起相機走街串巷,用鏡頭為上海留下了漸行漸遠的市井記憶。本輯選自《上海漸行漸遠的市井記憶-陳克家攝影作品集》照片計192張,按時間順序分集發布,略作解讀標識,分享各位同好,并在此向陳先生致敬!
圖101.1996年,南市,金家坊61號
圖102.1996年,南市,清流街
圖103.1996年,南市,半淞園路212弄10號,近苗江路
圖104.1996年,南市,陳士安橋38-52號
圖105-1.1996年,南市,和順街41號
圖105-2.和順街41號(右側近處)門口西望近貌,前面大夫坊(無田攝于2023-4-7)
和順街,巡道街至大夫坊。長105公尺,寬5.3公尺,水泥混凝土、片彈街路面。1913改筑。屬居民區。曾稱火神廟街(以原火神廟得名)。1964年以諧音改今名。
圖106.1996年,南市,河南南路563弄(肇興里)2號,西倉橋街南
圖107-1.1996年,南市,金家旗桿弄23弄1、2、3號
圖107-2.金家旗桿弄23弄(壽康里)內景近貌(無田攝于2023-4-20)
因正在舊里改造拆遷中,金家旗桿弄23弄壽康里已鐵門緊鎖,無法入內,只得將手機伸入鐵門內遠距離拍攝3號大門,左前的1、2號門牌無法拍到。
圖108.1996年,南市,凈土街(北側)91-95號,近河南南路
圖109.1996年,南市,苗江路43、45號,近滬軍營路口
圖110-1.1996年,南市,先棉祠街81-89號
圖110-2.先棉祠街先棉祠弄口西望近貌(無田攝于2023-4-20)
圖111.1996年,南市,小石橋街85號
圖112.1996年,南市,趙家宅路22號
圖113.1996年,普陀,安遠路746弄76-80號
圖114.1996年,徐匯,嘉善路112弄22號,永康路北
圖115.1996年,徐匯,斜土路1017弄2號
圖116.1996年,閘北,裕通路40號
圖117.1996年,閘北,中興路1212弄27號
圖118.1996年,長寧,延安西路1659弄5號
圖119-1.1996年,長寧,長寧路949弄(西新街)1201號
圖119-2.長寧路、凱旋路東南轉角,西新街(1947版《行路圖》上冊圖112)
圖119-3.1980年代,長寧路西新街(網圖)
西新街(包括長寧路901弄、949弄、995弄),是位于長寧路以南、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長寧路865號)以西、諸安浜(今安化路)以北、凱旋路以東的一大片棚戶區。原為荒地,垃圾成堆。1934年前后僅5戶居民靠耕種養豬拉車為生。1937年始,外區難民來此定居者日眾,人口激增。住房最初以草棚為主,但未形成里弄,更無門牌,通訊時即以自己家中火表號碼為準。1940年侵華日軍在境內強拆民房辟筑兩條泥路:一條從凱旋路至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東西向),一條從長寧路至安化路(南北向)。路筑成后,地境稱為西新街,意即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以西新開辟的街市。上海解放前夕,西新街遭遇一場空前火災,災場面積約廿余萬平方公尺,延燒三保三千余戶,約有二萬人均告流離失所(詳見附錄)。解放后,草棚陸續改建為磚木結構平房與二層樓房,少數為三層樓房(圖119-3)。
附錄:
《申報》(1949-05-05,第3版):
凱旋路空前火災 二萬人流離失所 廠洋房棚戶三千餘戶
滬西覬旋路長寗路口轉角〔即西新街〕一帶棚戶,鱗次櫛比,奚止數千戶。不意昨日下午二詩許,該處十六保某棚戶內因煮飯突然失慎起火,頓時烈燄沖霄,剎那間延及長寗路路南所有棚戶小型工廠及市房數十間及中國化學廠,啟新橡膠廠等,焚燬殆盡。同時火勢蔓延路北沿街商鋪,復殃及後埭蘇家角內元元橡膠廠大洋房兩幢。斯時,火勢益熾,四週硝皮作,製革廠,搪磁廠,洋釘廠,化學廠等數十家小工業廠,悉遭焚如。嗣大火又沿長寗路花園坊內延燒,計燬洋房五號·七號·九號·十一號·十三號·十五號等七幢。消防處據報,經周處長偕葉總隊長親率總隊幫浦車馳往,先後到達者有嵩山·新開河·靜安寺·宜昌路·新閘·沈家灣·吳興路等區隊部,民辦救火會,除南北市全部外,法華真如等處救火會亦均紛紛趕到協助。無奈該處缺乏海亭水源,啣接困難,甚至利用中山公園水池內抽水接力,雖經各消防員努力施救,然耗時費力,功效仍微。且被災各廠中堆置橡膠及化學原料等,均為易燃之物,一經燒著,而勢更不可收拾。起火後,該管法曹警分局副分局長劉耀宸率股長盧秀端,巡官朱允章,便警制服警以及全體義警到場彈壓,維持災場秩序。下午四時過後,記者驅車至愚園路江蘇路口,見路旁觀者途為之塞,西行之車輛一概折回,在中山公園西首排列救火車約有數十輛,宛如長蛇陣,下層馬路積水過脛,變成澤國。迨抵災場,經葉總隊長盧股長等引導巡視四週,兩路旁餘燼未熄,如入火坑,焦熱逼人,實令人難受。及抵起火終點,見路側焚斃一人,好像焦木一段,慘不忍睹,遙望花國坊內洋房數椽,火光熊熊,救火員正忙於工作。當火熾時,消防隊員警受傷者有新閘路區隊分隊長渠尚文,宜昌路六十九號警士,又有消舫警陶永福,陳惇然等數人跌傷和壓傷,均經載送警察醫院療治。大火至六時許方熄,據悉災場面積約廿餘萬平方公尺,延燒三保三千餘戶,約有二萬人均告流離失所,沿途箱籠被 堆積如山。損失之巨,一時無法估計。據當時所知,死者有二人,傷者十餘人。事後市長陳良·警局長毛森·社會局副局長陳保泰等,關心被災難民,先後蒞場,會商賑災,當場令將災民安揷於附近學校社團等處,暫為棲身,一面將由各善團發起向各界呼籲賬濟,深望滬上慈善家踴躍輸將。據葉總隊長云:此次大火,為輓近數十年未有之浩刦,參加施救人員,逾五百餘名,有幫浦車二輛遭燒燬,損壞接水皮帶甚夥。至此次大火之造成,實由於水源困難所致云。聞火首在逃,現該管警分局正查緝中。
《申報》(1949-05-08,第3版):
陳市長昨晚廣播 為長寗路災民呼籲
陳市長於昨晚八時廿分至卅分,在上海廣播電臺為長寗路火災向市民廣播,略謂此次長寗路中山公園附近於四日發生大火,災民之多,災區之廣,有賴全市市民本人類互助精神踴躍捐輸,不論衣服食品建築材料,多多益善,將由善後救濟委員會統籌公平分配云。
圖120.1996年7月,黃浦,福州路726弄會樂里正在被拆除中
在
上集
中筆者發過幾張會樂里照片,也是陳克家1996年拍的,還未看出要拆遷的跡象。可到了下半年,陳克家可能聽到了“風聲”,趕緊去了拆遷現場拍下會樂里遺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