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少年化身南京地鐵“安全小衛士”
雞鳴寺地鐵站站廳內,江南少年正和“金陵應急衛士”公仔拍照留念。打卡結束,同學們依次乘坐站內換乘扶梯,欣賞IP形象主題墻。近日,由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南時報和樂靈能豆豆研學聯合舉辦,南京市公安局地鐵分局協辦的“安全小衛士”安全教育實踐活動,在“城市安全文化主題站”——雞鳴寺地鐵站舉行,借此提升江南少年的安全意識。
(資料圖)
參觀“迷你安全博物館”
安全標志全記牢
“雞鳴寺‘城市安全文化主題站’到了,請從列車前進方向左側車門下車。安全發展,同心同行;美麗南京,共建共享。”走進地鐵站,一面寫著“安全讓寧更美好”的橙色主題墻映入眼簾。車站過道、墻壁、櫥窗、立柱等場所和設施上,印刻著滿滿的“城市安全元素”。
“大家知道黃色代表什么類型的標識嗎?三角形中的感嘆號又有什么含義呢?”車站四色安全標志翻轉墻前,樂靈能豆豆研學老師趙晉洋為同學們挨個介紹安全標志,“安全標志分為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四類,一會兒我要考考你們的掌握情況。”
“骷髏頭代表危險,是‘當心病毒’;像油桶一樣的圖案是‘禁止放置易燃物’。”同學們爭先恐后搶答,課堂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地鐵站內得到融會貫通。
江南時報記者在現場注意到,主題車站結合生產安全、居家安全、出行安全、防災減災四個主題,設計了形象生動的安全科普插畫。通過互動區的VR安全科普屋、防災減災展柜等展示,雞鳴寺“城市安全文化主題站”儼然成為一個“迷你安全博物館”。趙晉洋說,這種沉浸式的安全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同學們的安全意識。
“雞鳴寺地鐵站毗鄰景區,人流量大,選擇在這個地理空間建設‘城市安全文化主題站’,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化教育的引領作用,牢固樹立市民群眾的安全理念。”南京地鐵運營公司企管部工作人員張夢妮告訴記者,為古都金陵打造“文化新地標”對于南京地鐵并不鮮見,地鐵2號線就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設計了各類文化墻,如大行宮春節主題壁畫是一幅豐富多彩的“大過年風俗畫”,畫前錯落有致地懸掛著10個雕有“福”字的門扇,體現“福滿門”的意蘊。
情景模擬逃生實踐
地鐵課堂安全“童”行
“大家先觀察安全出口在哪里,沿著安全通道指示牌的疏散路線行走,一會兒集合。”參觀完站廳,在趙晉洋的帶領下,同學們模擬了地鐵逃生,有序撤離至安全地點。
“火災發生時切勿慌亂奔跑、喧嘩驚叫,第一時間尋找最近的安全出入口,進行有序疏散;禁止乘坐電梯,盡量避免穿過濃煙,疏散過程中降低重心、小步快走、右側通行。”趙晉洋指著安全疏散指示圖,科普地鐵安全逃生方式。
隨后,趙晉洋向同學們提問日常生活中遇到危險的相應處理方式,大家踴躍舉手,講述自己知道的案例和經驗。就讀南師附小的蔣與家同學說,遇到陌生人不能輕易泄露自己的家庭信息。就讀小西湖小學的倪欣蕊同學說,如果遇到陌生人拿東西誘惑你,不要跟他走,待在原地等待家長。
雞鳴寺站活潑可愛的安全藝術裝置讓倪欣蕊感到十分有趣,安全感滿滿。通過樂靈能豆豆研學老師的講解,她學到很多安全教育知識,也讓她更想去“打卡”南京地鐵其他車站。
“樂靈能豆豆開展的安全教育實踐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城市生活中安全的重要意義,也鍛煉了孩子們遇到危險時的自我保護能力。”陪同參與活動的陳韜宇同學家長蔣女士告訴記者,平日里會給孩子講述一些安全知識,讓孩子看科普類小視頻,結合線下實踐,增強孩子對安全知識的體驗和收獲。
“南京地鐵是人文地鐵,我們組織一系列研學活動,讓地鐵不僅僅只是一個乘坐工具,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張夢妮說。據悉,接下來,南京地鐵、江南時報和樂靈能豆豆研學將繼續展開“環保小衛士”教育實踐活動,講解地鐵龍江站“鄭和造船”藝術墻蘊含的人文歷史故事,為孩子們科普綠色環保知識以及綠色能源在地鐵運行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