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人來說,存款就是我們一生的使命,不管錢多錢少存款對中國人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無法改掉的習(xí)慣,而且這種習(xí)慣本身不是一件壞事,比如在某些特殊時刻,如果自己突然失去收入來源,沒有一定的存款,就很難應(yīng)對未來的生活。
即便我們平時看起來工作穩(wěn)定,但若是有突然需要用錢的地方,有存款也不至于不知所措。正是因為廣大國人都有著居安思危的存儲意識,所以中國人在存款這一問題上表現(xiàn)的非常積極,這也成就了中國“第一儲蓄大國”的身份。
可在銀行存款也是一個有門道的事兒,不是我們直接把錢放到銀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比如在存款問題上你知道10萬塊錢存一年和10個1萬塊存一年究竟哪個利息更多嗎?
有很多人認(rèn)為10萬塊錢存一年和10個1萬塊存一年應(yīng)該是一樣的利息,可真實情況卻并不如此。就拿小張和小趙來說,他們二人一個選擇把10萬塊錢都存到銀行、存了一年期,一個則選擇把10萬塊錢分成多份,并將其分別存入銀行,期限也是一年,那么最終他們誰的利息會更多呢?
小張作為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什么花花心思、做事也總是按規(guī)矩來,在自己手頭有10萬現(xiàn)金時,小張就想著把他們都存到銀行,選擇了一款存款產(chǎn)品,對于小張來說這種存款方式讓自己無需顧及太多,到期后直接取出來就行,少了很多麻煩。
而且因為小張思想比較保守,在選擇存款時,他更看重銀行的安全性,為此小張把這筆錢放在國有大行中,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為1.55%,小張這筆存款到期后他能領(lǐng)到的利息為1550元。而定期存款的特點就在于,在存款期限沒有到達(dá)之前,不能輕易從中取出來,否則利息都要按活期利率0.35%來計算。
小張當(dāng)時存款時沒有想到那么多,先想著的是把錢存進(jìn)去再說,所以如果在一年的時間內(nèi),他有用到這筆錢的地方,那么最終一年到頭他的利息還不到1550元。
和小張相比,小趙的思想就更為活泛,平時他也經(jīng)常有一些新鮮主意和點子,當(dāng)他手里有10萬塊錢時,他并沒有像小張一樣直接把這些錢一口氣存在國有大行里,而是考慮到如果把它們分成10個1萬塊,再挨個存在不同的銀行,一年到頭自己的利息會不會更多呢?正因為當(dāng)前國內(nèi)銀行存款規(guī)定已經(jīng)開啟“利率市場化”時代,各家銀行給出的利率水平也不一樣。
某些小銀行為了吸引儲戶存款得出的利率水平要比大銀行更高比如國有銀行的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為1.55%,而民營銀行可能就能達(dá)到2.1%。
而小趙在選擇這種特殊的存款方式時,不僅沒有選擇同一家銀行,也可以選擇同一種存款時段,比如有些選擇按月存,有些選擇按年存,如此一來,他不僅能夠享受到各家銀行給出的不同的存款利率水平,也能讓自己的存款更具靈活性,中途有需要用錢的時候也可以寫及時取出來一部分。
但考慮到要分成10份存儲實在過于麻煩,而且在自己生活地區(qū)附近沒有10家銀行,最終小趙還是決定把這些存款分成4等份,每份2.5萬,他把第1份2.5萬塊存款存在了國有大行,和小張一樣享受的是1.55%的年化率。
這樣一來他的第1份存款到期之后能取到375元的利息,還有2.5萬存在了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給出的利率是1.95%,一年期限截止后,小趙能從中取得 487.5的利息。第3份存款則選擇存在地方銀行,地方銀行的利率水平要更高,能達(dá)到2.1%,一年后他能拿到525元的利息,最后一份存款小趙選擇存在招商銀行的存款產(chǎn)品中,這種存款產(chǎn)品年化率可達(dá)2%~2.5%,一年到頭存款利息大概在500元至625元之間。
如此算下來,一年的期限截止后,小趙的這4份存款的利息加在一起總計最低是1887.5元,最高能達(dá)到2012.5元。
如此看下來,同樣是10萬塊錢的本金,但是選擇不同的存款方式確實能夠取得的利率也不同,至于小趙選擇的這種存款手段,雖然聽起來略麻煩一點,但他的收益也更可觀,而且相比于小張的存儲方式,小趙的更加靈活,也更加安全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