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圖2:2021年中國城市計算機軟硬件企業數量(萬)TOP20數據來源:零壹智庫上海吸引了最多的計算機軟硬件企業入駐,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政策支持軟硬件企業。早在2012年,上海就印發了《關于本市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上海繼續印發《關于本市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將軟件產業、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領域”。2022年1月,上海再次印發《新時期促進上海市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對于EDA、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信息安全軟件重大項目,項目新增投資可放寬到不低于5000萬元,支持比例為項目新增投資的30%”。并且,上海對于雙軟企業(“軟件企業認定”和“軟件產品登記”)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我國境內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第二,“創新之城”。上海不僅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同時也有植根于城市血脈深處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2021年上海的創新熱情較高,人均專利授權數量為32.2個。上海不缺創新決心,也不乏創新資源。上海不斷增強國內外創新資源集聚力,加快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從2012年的4311家增長到2021年的超2萬家,9年間增長3.6倍;各類雙創載體已超500家,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189家、眾創空間170家、大學科技園15家;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71家,外資研發中心481家,數量居全國第一。02 新興數字技術企業數量:榜首數字經濟是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興數字技術與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數字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抓手,一個城市的新興數字技術企業數量,可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其數字經濟發展的底氣。2021年50個大城市新興數字技術企業數量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上海、重慶、北京、天津和東莞。圖3:2021年中國城市新興數字技術企業數量TOP20數據來源:零壹智庫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擁有新興數字技術企業3.7萬家,在50個城市中占比約為38%。上海擁有如此眾多的新興數字技術企業,我們找到了幾點原因:第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早在2012年,上海便針對新興產業印發了《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21年6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謀劃布局一批面向未來的先導產業。”2023年1月底,上海印發《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方案再次提到,“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實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五大未來產業集群。”第二,筑巢引鳳。產業園區具有規模效應、人才溢出效應和知識聚集效應,對數字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上海圍繞數字技術產業園區,可謂下足了功夫。在50個大城市中,上海的數字技術產業園區數量排名第一。具體而言,2021年上海擁有元宇宙、5G、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AR/VR、網絡安全等數字技術產業園區高達26個,比第二名杭州多2個。圖4:2021年中國城市數字技術產業園區數量TOP20數據來源:零壹智庫03 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僅次于北京信息產業是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性基礎行業,是上海著力打造的六大高端產業集群之一。我們統計了50個大城市的專精特新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第一到四批,第五批已啟動但尚未公布)并進行了排名,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寧波與重慶。圖5:中國城市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數量(前四批)TOP20數據來源:零壹智庫從具體數據看,上海擁有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507家,數量僅次于北京。其中代表性的信息產業“小巨人”企業有翱捷科技、富瀚微、南麟電子、凱賽生物等。這些企業扎堆上海,我們認為,主要有幾點原因:第一,重點布局電子信息領域。2021年12月底,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電子信息制造、軟件與信息服務融合聯動,增強從硬件到軟件和信息服務的電子信息產業全鏈聚合發展能力,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地”。第二,人力資源充足。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1年,上海信息產業城鎮就業人員規模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30.73萬人增長至2021年的50.69萬人,4年間增長了約65%。2021年上海擁有培養數字人才的高校83家,專業55個。上海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數據顯示,上海擁有全國約33%的人工智能人才、52%的5G人才和40%的集成電路人才,上海對應屆畢業生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歷年來一直呈現畢業生凈流入狀態。第三,發展環境優越。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上海擁有完備的產業集群、技術基礎、科技優勢和要素資源,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除此之外,上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中央對上海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結果為優秀,排名全國第二。2023年1月,上海空氣質量AQI(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為90.3%,總體優于北京。總體看,在上一輪區域競爭中,上海錯失了BATJ這類平臺企業。但如今,上海正在瞄準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和關鍵企業,咬住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不放松,開足馬力,奮力反擊。加之獨有的國際化視野、良好的區位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可期。對即將畢業的數字人才來說,上海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地域選擇。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