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我國各行各業都將加快綠色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和氣候投融資,向傳統行業或新興戰略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為促進各行業的綠色轉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此外,銀行也通過自身運營的綠色技術創新實現綠色發展。那么,我國銀行業綠色技術創新的表現如何?為此,零壹智庫通過搜集2008年以來42家上市銀行綠色專利申請數據略作分析。
一、銀行業綠色技術創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銀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銀行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實現自身運營的節能減排。比如,節約數據中心和辦公用電,推進智能建設,減少紙質文件使用等方式降低碳排放等。其次,銀行應用綠色金融科技手段對其融資企業進行環境信息采集,風險管理和量化評估,這個過程中也伴隨著大量的綠色技術創新。
二、銀行業綠色技術專利創新榜單
為了探究銀行業綠色技術創新的表現,零壹智庫使用綠色專利檢索式,從智慧芽數據庫中采集了2008年至今42家上市銀行的綠色專利申請數據,從申請總數、人均申請數和綠色專利申請占比三個維度分別制作榜單,并介紹排名靠前銀行的綠色專利典型案例,來分析銀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一)工商銀行綠色專利申請總數排名第一
從綠色專利申請總數來看,2008年以來工商銀行以239件綠色專利申請數排名第一,是第二名農業銀行申請數的將近5倍,遙遙領先于其他銀行。
表1:2008年至今上市銀行綠色專利申請總數排名
數據來源:智慧芽,零壹智庫
工商銀行倡導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要求融入發展戰略,公司治理,政策制度,業務流程及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
在今年8月底上海召開的綠色技術銀行高峰論壇上,工商銀行與綠技行(上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等方面展開廣泛合作,致力于培育綠色技術創新企業、打造低碳先進技術應用產業集群,形成綠色技術與金融結合示范效應。
下面介紹工商銀行幾個典型綠色專利。
1. 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機房空調控制方法
本專利涉及空調控制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數據中心機房空調控制方法。方法包括:獲取機房內設備的環境溫度值和設備負載數據;將所述環境溫度值和設備的負載數據輸入預設的神經網絡模型,并將該神經網絡的輸出結果設置為所述機房的至少一臺空調的節能控制參數值;根據所述節能控制參數值調整對應的空調控制參數以使所述機房內環境溫度值符合預設的溫度限制要求。這個專利可以優化銀行數據中心房間級空調溫控能效,既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又能夠減少機房的安全隱患。
圖 1: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機房空調控制方法圖示
資料來源:智慧芽
2.一種巡檢系統
本專利應用到銀行的數據中心機房的巡檢工作。為了更加精準的監視和控制機房中各種配電柜等設備,在配電柜等設備上都具有監控顯示屏,可查看配電柜實時狀態信息,為了節能的需求,所述監控顯示屏通常都是定時息屏。工商銀行所提供的這種巡檢系統通過在巡檢機器人以及被監測設備上安裝無線開關控制信號發送和接收部件,實現了巡檢時點亮被監測設備的顯示屏,巡檢結束時關閉被監測設備顯示屏,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被監測設備的顯示屏耗電問題。
(二)重慶農商行人均綠色專利申請數排進前三
從人均綠色專利申請數來看,工商銀行以每10萬人55.8件綠色專利申請數再次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重慶農商行以每10萬人19.5件綠色專利申請數排名第三。
表2:2008年至今上市銀行綠色專利人均申請數排名
數據來源:智慧芽,零壹智庫
重慶農商行作為全國第四家、中西部首家“赤道銀行”,近年來積極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加快綠色金融服務創新。該行發行了西部首單“碳達峰,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創新推出綠電貸、綠信貸及綠色信用卡等特色金融服務,構建起了涵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租賃、理財、消費、投資等綜合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重慶農商行也堅持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實現綠色智能識別、環境效益測算、環境風險監測等功能。同時,全行推廣無紙化運營,強化日常節能減排。
下面介紹該行兩個典型綠色專利。
1.一種感應式柜臺隔斷
本專利涉及銀行提示技術領域,可用于提醒銀行業務大廳中正在等候辦理業務的客戶與正在辦理業務的客戶保持最少一米的距離,從而維護銀行排隊秩序。該感應設備可以檢測柜臺位置是否有人辦理業務,在有人辦理業務時,投影儀投射出一米線地面提示牌,當人離開柜臺,投影儀關閉,這樣起到了節能的作用,也提示了等待客戶保持一米線的距離。
2.一種拼接式柜臺
本專利屬于銀行用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拼接式柜臺。由于目前銀行的柜臺制作施工過程工期長,同時過程中產生較多的粉塵、噪音等污染。該專利實現了將柜臺各部件分別加工后再在現場進行組裝拼接,縮短了施工時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銀行柜臺施工工期長、形象不統一、拆裝不便、現場施工污染大等問題。
(三)上海銀行綠色專利占比最大
從綠色專利申請占總專利申請的比例來看,上海銀行以3.57%的比例排名第一,其次依次為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表3:2008年至今上市銀行綠色專利占比
數據來源:智慧芽,零壹智庫
上海銀行將綠色低碳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內涵。2021年11月,上海銀行發布了中國銀行業內首個“雙碳”白皮書,明確了自身“2025年碳達峰、2030年碳中和”的目標,爭當綠色低碳的實踐者和先行者。該行一方面構建綠色運營、綠色行為、綠色采購、綠色價值等四輪驅動的低碳運行體系;另一方面在零碳數據中心、綠色網點、碳核算等標準制定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介紹上海銀行一個典型綠色專利。
1.基于多維大數據分析的智能信貸風控系統
隨著信貸業務的發展,辦理信貸業務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因此,對客戶信貸風險評估越發重要。本專利提供了一種基于多維大數據分析的智能信貸風控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缺乏為全面的風險預測提供支持,以及無法對企業做到及時的反應和直觀的判斷等問題。該信貸風控系統所接入的數據包含了企業環保處罰在內的環境信息,可以評價企業的環境風險。這是一種使用綠色金融科技手段來實現環境風險管理。
三、小結
綜上,零壹智庫得出兩點規律。首先,銀行業申請的綠色專利數量較少。原因可能是銀行業的直接污染較少,主要是向其他行業融資帶來的間接污染。其次,除了綠色專利占比以外,綠色專利申請數和人均申請數排名靠前的多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些銀行具有明確的綠色發展理念,更愿意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來實現其自身的綠色運營。
目前,綠色金融與金融科技結合的新興領域綠色金融科技已經在商業銀行綠色業務識別、環境與社會風險識別、資產定價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銀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可能是一種趨勢。相信在這種趨勢的帶動下,銀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水平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促進其自身運營和相關行業的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