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2025年年會在成都召開。本屆年會以“中國金融法治現代化與資本市場法典編纂研究”為主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旨在推動中國特色金融法治體系建設,服務金融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大局。會議設五個分會場,其中第五分會場以“金融強國建設與金融法治現代化”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來自企業、學界、金融機構等200余名代表共同探討構建穩健、可預期、充滿活力的金融生態,切實保障人民權益。

大會期間,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湯繼強教授出席本會議,并就《綠色金融發展與未來新經濟:基于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發表演講,從全球視野深入剖析了綠色金融在推動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為金融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以下是湯繼強教授發言摘錄。

安全秩序:文化安全居首,金融安全次之
湯繼強教授在演講中介紹了一個新穎的安全視角排序。他強調,在當前國際格局下,文化安全應置于首位,金融安全次之。這一觀點引發了與會者的深入思考。湯教授特別指示,中國需要保持自身的戰略定力,不應被美國的策略所左右,而應堅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這一論述為理解金融安全在國家整體安全中的定位提供了全新視角。
中國成就:綠色金融體系實現全面覆蓋
此外,湯繼強教授還系統梳理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他指出,中國已經建立全面覆蓋的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多種金融工具,并通過持續的法治建設不斷完善和提升實施效果。在綠色產業方面,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工業節能等領域的發展尤為突出,已成為全球綠色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他以甘孜州的光伏發電站為例,生動展示了綠色能源發展的巨大潛力和中國實踐的成功范例。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角色:頂層設計優勢明顯
從全球比較的視角,湯繼強教授分析道,與美國主要以市場驅動為主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不同,中國更注重頂層設計和國際合作。這種模式使得中國在國際影響力和帶動力方面日益顯現,尤其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有益,也對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挑戰與展望:呼吁應更注重耐心資本的投入
湯繼強教授也指出,當前面臨的挑戰,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困境、財政融資困難、行業部門間協同不足以及政策法規有待完善等問題。面對未來,他呼吁應更加注重耐心資本和長期資本的投入,認為這是支撐綠色轉型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關鍵。他預計未來20~30年,中國將在數字生產和綠色金融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賦能金融強國:連接生態與經濟的核心紐帶
綠色金融是連接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的核心紐帶,在金融強國建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湯繼強教授強調,他的演講將綠色金融置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高屋建瓴地揭示了驅動未來新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為與會者理解金融強國的綠色內涵提供深刻洞見。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法學會證券法學研究會與博鰲金融強國大會組委會共同主辦,湯繼強教授發表演講為大會奠定學術基礎,同時博鰲金融強國大會組委會常務理事長鄭富津權威發布“2025·首屆博鰲金融強國大會”核心信息。本屆大會定于12月22—24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會主題為“驅動增長·質躍未來”,旨在搭建高端對話平臺,匯聚政、產、學、研、金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法治”深度融合,以金融新質生產力驅動產業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貢獻智慧與方案。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