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作為第四次科技革命,正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及生態文明,其標志是數字技術的飛躍與廣泛應用。數字經濟模式的獨特之處在于將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融入生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價值,使數據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驅動力。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數字經濟的規模同樣位居全球前列,對數據庫的需求極為迫切。隨著數字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各行業利用數據要素優化生產流程,提高了產業鏈的運行效率和精準度。
然而,海量數據的安全風險也成為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由于國內數據庫產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部分關鍵行業的核心數據庫長期依賴國外產品,特別是金融和電信領域。為破解這一困境,國家從戰略高度出發,強調科技自立自強,依托本土企業提升服務能力,推動國產數據庫軟件的發展。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軟件發展戰略、《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旨在聚焦基礎軟件等關鍵技術研發,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確保軟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全球數據庫市場中,前五大供應商甲骨文(Oracle)、IBM、微軟等國際廠商占據了87.7%的市場,尤其在數據庫最核心的金融交易業務中,中國2000多家銀行的核心交易系統無一例外均采用Oracle或IBM的數據庫。這一現狀無疑揭示了我國在數據庫領域的嚴峻挑戰與迫切需求。
2018年,中興通訊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科技日報》隨后總結了中國被外國“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其中數據庫赫然在列。
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以Oracle、IBM、微軟三足鼎立的數據庫市場格局正悄然發生著改變,而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國產數據庫也順勢而為向傳統數據庫發起了沖擊,并打破了銀行核心系統只能用Oracle數據庫的“潛規則”。
安全之要。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為積極響應國家對金融核心領域技術自主可控的要求,充分利用貴州省全國大數據綜合建設試驗區的優勢,2020年,貴陽銀行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核心業務系統國產數據庫應用項目建設工作。
貴陽銀行表示,該項目符合公司戰略發展需要,有助于提高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為主線的技術設計思想,實現對公司現有核心業務系統功能的全覆蓋,構建統一的、靈活的、可擴展的、一體化的服務平臺,促進公司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的核心業務系統由中國電子下屬子公司中電金信公司提供的eCas4.0核心業務系統,采用的操作系統為麒麟操作系統,選用了華為泰山服務器和鯤鵬920處理器,采用東方通中間件作為軟件支撐,在數據庫方面,選用易鯨捷QianBaseV9新一代2.0架構分布式數據庫系統成為項目的核心支撐。
這套基于全棧國產IT底座的金融核心解決方案可以大大降低金融客戶國產化替代的試錯成本,并保證用戶在各種極端故障情況下的業務連續性,具有里程碑意義。
2022年,貴陽銀行在半年報中顯示,穩步推進國產數據庫核心業務系統建設項目。
2023年5月表示,核心業務系統易鯨捷國產數據庫應用項目進入測試階段,正在有序推進各項測試工作,進行了多輪次的系統集成測試與用戶集成測試,并同步開展全場景報文仿真驗證、數據遷移相關開發測試、混沌測試、自動化測試和容災測試等工作。
2023年8月表示,項目已完成核心業務系統聯機交易和批量交易開發、數據庫適配、核心前后置系統開發、柜面綜合業務系統與核心業務系統的交易聯調、其它外圍系統與核心業務系統的交易聯調、兩地三中心災備系統搭建等工作。項目目前處于演練測試階段,正在有序推進后續各項測試工作。
2023年10月30日,貴陽銀行“預祝貴陽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啟用甲骨文數據庫順利上線”海報驚現網絡,頓時給撲朔迷離的項目更加增添幾分神秘色彩。貴陽銀行在公告發布前的海報,無疑加劇了外界的疑慮。這一舉動似乎表明,貴陽銀行對于Oracle數據庫的青睞遠超過國產數據庫。
彼時,在貴陽銀行董事長張正海回復投資人時,他表示新核心業務系統已完成開發測試工作,系統進入上線準備階段。然而,并未透露數據庫相關情況,這一模糊的回答再次引發了外界的普遍猜疑。
2023年11月發布公告稱,該行于2023年11月3日17點至11月6日8點,進行系統升級工作。在此期間,所有營業網點及自助銀行將暫停營業,所有渠道以及諸多業務將暫停服務。
11月6日早表示,新系統成功上線,運行平穩,已全面恢復對外正式營業。
自此,一場關于貴陽銀行全棧國產化替代工程的爭議悄然興起,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貴陽銀行新核心業務系統究竟用的是國產數據庫,還是國外數據庫?
2023年12月,《南方周末》消息,據貴陽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何欣透露,該行數據庫主庫仍為Oracle,易鯨捷則作為跟隨庫備用。這與當初設想的方案正好相反,也引發了業界對于國產數據庫替代進程的再次審視。
同時,貴陽市大數據局黨委書記、局長張雪蓉則進一步解釋了背后的原因。她表示,受網絡負面輿情的影響,上級監管部門出于審慎監管的原則,暫不同意易鯨捷數據庫上線。但只要監管部門松口,易鯨捷數據庫隨時可以上線。
公開資料顯示,貴陽銀行早前已經承擔試點核心交易系統數據庫國產化任務,于2020年4月1日成功上線,交易成功率達到99.9999%,部分性能甚至超過已有的甲骨文。
據人民網報道,這是我國國產數據庫在銀行核心系統應用的首次技術突破和創新,驗證了國產數據庫在核心系統應用的技術可行性,為國家多年來無法在銀行核心交易系統中實現安全可靠的底層數據庫技術難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貴陽銀行未上線國產數據庫,似乎并非技術問題所致。
2024年3月27日,貴陽銀行發布公告稱,將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Oracle數據庫和中間軟件授權許可,采購預算1900萬元。
根據公告,貴陽銀行現有部分重要業務系統使用Oracle公司產品,現需在原有Oracle授權基礎上,增加采購Oracle公司軟件授權許可及標準服務。因此貴陽銀行選擇了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這一決策似乎是基于對現有系統穩定性和連續性的考慮,以確保銀行業務的正常運行。
眾所周知,信創進程旨在推動國內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提升國家的信息安全水平。然而,貴陽銀行一系列謎之操作似乎與信創進程背道而馳,似乎給人一種心理上無法“斷奶”且“崇洋媚外”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還可能給貴州大數據產業帶來“陰影”。
貴州作為中國大數據產業的高地,一直致力于打造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高地。然而,貴陽銀行作為貴州本土的金融機構,在去IOE化過程中,貴陽銀行核心系統的數據庫情況是,以Oracle數據庫替代了IBM的Informix數據庫。不禁讓人徒增“掛著羊頭賣狗肉”之嫌。
轟轟烈烈的信創工程,如果最終以“失敗”和“破產”告終,從起點再次回到起點,
掌門人張正海和他所領導下的貴陽銀行該何去何從呢,對此,我們將持續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