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75周年華誕。7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卻是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從百廢待興到自強不息,從一貧如洗到大國騰飛,75年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昂然邁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作為民族品牌的一員,五糧液既是共和國砥礪前行的見證者、受益者,也是時代浪潮中的奮進者。歷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宜賓市大曲酒釀造工業聯營社,到“國營二十四酒廠”“四川省地方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等發展,五糧液逐步從川南一隅的古酒坊成長為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
同時,五糧液深諳,其自身發展與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緊密相關。公司始終緊跟時代進程,奮力拼搏,汲取新中國發展涌現出的中國力量,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發展引擎動力,深度融合并貢獻于入祖國的大發展潮流之中。
守正創新 在高質量發展中扛起擔當展現作為
發展,是永恒的“第一要務”。
8月28日,五糧液股份公司發布2024年半年報。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6.48億元,同比增長11.30%;歸母凈利潤190.57億元,同比增長11.86%。自2016年以來,五糧液實現連續9年半年報業績保持營收和凈利潤雙位數增長。
今年上半年,五糧液按照“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提質增效、多作貢獻”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抓動銷、穩價格、提費效、轉作風”的營銷思路,順利實現了目標任務“雙過半”。
挑起大梁,不僅體現在對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增量貢獻上,還體現在發展質量效益的領先上,體現在產業與科技的支撐上。
今年以來,五糧液圍繞“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四大主攻方向,進一步延伸拓展,重點突出以價值創造為牽引,在提質增效、守正創新、優化布局和深化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持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例。五糧液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縱深推進智改數轉,瞄準白酒釀造領域科技前沿和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進行科技攻關,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引領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
目前,五糧液已構筑了以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為統攬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有國家創新平臺7個和省部級創新平臺6個,創新平臺數量行業領先。同時依托不斷完善的創新平臺體系聚要素、匯資源、促改革,打通束縛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卡點堵點,全力打造中國白酒行業原創技術策源地,持續引領行業技術創新。據不完全統計,五糧液近年已培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30余項,獲13項國際領先水平成果、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20余項,擁有專利近1800項,發表論文700余篇,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在國家發改委年度考核中連續穩居行業第一,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三產融合 引領帶動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秋日的宜賓,依然艷陽高照。在宜賓老城區,岷江江畔的五糧液501古窖池中國白酒文化圣地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工人揮汗如雨,項目建設緊張有序。
這是五糧液深入研究、精心謀劃的“文化五糧液”重點項目,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四川新名片、宜賓城市會客廳,成為展示中國白酒文化的重要窗口。項目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2月被納入全省年度重點項目。
項目整體采用“一核兩軸五分區”的布局,以東樓為核心,以五糧液酒文化歷史軸和宜賓城史軸為兩軸,打造谷神酒市片區、五糧會館片區、川南市井片區、宋風雅韻片區、遺址溯源片區等五分區,回溯這片土地上曾演繹的唐風宋韻、明清風華,并在其間融入以五糧液為代表的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國白酒文化。
酒文化圣地項目,是五糧液深入推進三產融合,引領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縮影。
白酒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具有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先天優勢和客觀需要。
作為一家以酒業為主,涵蓋綠色包裝、機械制造、智慧物流、金融投資、大健康產業的多元化大型產業集團,五糧液持續做強主業、做優多元、做大平臺,并充分發揮產業鏈“鏈主”作用,持續補鏈、強鏈、延鏈,全力打造白酒行業領先的產業生態圈。
在一產農業領域,五糧液堅持工業反哺農業思維,緊扣農業現代化,積極布局以宜賓為核心、四川為主體,兼顧國內部分優質產區的專用糧供應體系,建成標準化釀酒專用糧基地132.3萬畝,構建了“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將原糧種植與文旅觀光、美麗鄉村等融合,助力宜居鄉村建設;因地制宜采取本地定制、核心示范、戰略合作等模式,建立盈利有保障的驅動機制,推動農戶在家就業,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將種植與二、三產業鏈條串連,強化產業韌性,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在二產工業領域,五糧液充分發揮產業鏈長、供應鏈體系完整的優勢,以自身的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為糧食、包裝材料和渠道商等上下游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條件和就業機會,助力產業鏈企業可持續穩健發展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三產服務業領域,五糧液搶抓“文化強國”時代機遇,積極參與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獨有的工業遺產、人文資源、生態景觀為基礎,以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五糧液旅游景區為載體,以酒旅融合、酒文融合、酒城融合為抓手,以突出工藝體驗、文化體驗、產品體驗為落腳點,全力打造集工業觀光、文化熏陶、研學教育、生態休閑、精品定制與收藏等為一體的“世界白酒活化博物館”和“中國白酒文化圣地”。
牢記“國之大者” 釀有溫度的酒
五糧液在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履行好應有的經濟責任、帶動上下游企業穩定發展的同時,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產業幫扶、教育幫扶、搶險救災、生態保護等,感恩時代,敬獻祖國。
定點幫扶,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五糧液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立足定點幫扶地區資源稟賦和實際需求,充分發揮黨建“紅色引擎”作用,依托黨建+特色產業+基層治理+人才培養的特色模式,深化“五糧液+村級黨組織+村資公司+特色產業+農戶”的幫扶機制,累計投入和整合幫扶資金近30億元,受益貧困群眾達到15萬人以上,惠及群眾近100萬人。
在五糧液的幫扶下,甘孜州理塘縣的藏花菇、袖珍藏香菇在全國盒馬MAX店上架,木拉鎮近500畝蔬菜保供基地讓當地種植戶每年戶均增收1.2萬余元;宜賓市興文縣青山巖村的竹蓀、赤松茸等銷售額超千萬元,宜賓市屏山縣英雄村的高山林地特色產業基地種植茶苗增至70萬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修學校、建圖書樓、捐物資、獎助師生……五糧液積極參與地方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建設,在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市、雷波縣等高校和地區設立教學發展基金、五糧液教育基金、獎教助教專項基金等,幫扶藏區建檔立卡困難大學生,支持雜技教育事業發展,助推甘孜州理塘縣“控輟保學”工作,捐資助力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工作……近3年來,五糧液在教育方面捐贈金額合計約3億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新冠疫情、河南特大暴雨洪災……,五糧液第一時間組織捐款、捐物,迅速派遣救援隊、志愿者馳援災區。多年來,五糧液賑災救助捐贈款物近2億元。
要致富,先修路。2018-2020年,五糧液捐資3億元,助力“四好農村路”建設,共修建1069公里“鄉村振興產業路”,暢通的道路間接帶動當地農副產品、產業發展,為當地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歷年來,五糧液公司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捐資助學、賑災救助等社會公益事業中,累計捐贈款物超過11億元,為促進社會公平、推進共同富裕貢獻企業力量,先后獲得國務院扶貧辦“社會組織扶貧案例50佳”“企業精準扶貧綜合案例50佳”、四川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定點扶貧省直單位”、中華慈善總會“全國慈善會愛心企業”等殊榮。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為。面對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等帶來的新形勢、新挑戰、新局面,五糧液將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守品質、品牌、品行之正,以“拼”的勁頭和蓬勃的內生動力,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努力實現可持續地穩健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