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廣大群眾遠離非法集資,警惕網絡詐騙,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啟動防范非法集資主題宣傳教育活動。3月1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蓮花派出所民警前往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福田咨詢中心開展防范非法集資主題培訓,有效提升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防非反詐意識,增強安全教育實效性。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蓮花派出所民警介紹電信詐騙常見案例及詐騙手段
為幫助金融消費者正確認識非法集資的危害及風險,提高防非反詐意識,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溫馨提醒廣大群眾加強對非法集資、網絡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的認知和了解,增強自主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
什么是非法集資?
根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規定,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
非法集資行為具備三個特點,一是非法性,即“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指“一行兩會一局”(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凡是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如吸收存款、公開發行證券、公開募集基金、銷售保險等),都需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二是利誘性,即“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非法集資通常都許諾還本付息,而正規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均不會承諾保本保收益;三是社會性,即“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即面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
非法集資的常見手段
承諾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人參與集資,不法分子往往會許諾給予投資者能??“一夜暴富”的超高額回報,并且在集資初期按時兌現承諾的利息,誘使參與人相信資金安全及預期收益可實現,進而投入更多錢款,甚至動員自己的親朋好友加入。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非法集資人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消失得無影無蹤。
編造虛假項目。不法分子通過注冊形式合法的公司,以“區塊鏈”、開展創新創業等由頭作為幌子,編造各種看似“高大上”、“有創新”的虛假項目,為投資者提供看似美好的創收藍圖,實則畫大餅。而投資者一旦相信了所謂的“高回報創業項目”,極易沖動出錢投資,從而遭受損失。
虛構權威表象。不法分子通過偽造獲獎證書、邀請名人代言,花費重金在各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廣告、刊登文章,甚至對外開展慈善項目,營造值得信賴的優質企業形象。用看似權威的表象,制造虛假聲勢,使投資人做出錯誤判斷。
我們提醒廣大群眾時刻保持警惕,牢記口訣:一夜暴富是陷阱,天上不會掉餡餅,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就是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據悉,近年來,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不斷夯實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組織,建立以分公司總經理為組長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小組,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納入常態化經營,持續開展多樣化金融知識教育宣傳活動,堅定高質量發展之路。
自2018年以來,平安普惠深圳分公司發動一線員工化身“消保志愿者”,積極聯動監管、媒體、行業協會等權威單位,深入開展“五進入”活動,圍繞關鍵人群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教,逐步提升人民群眾在金融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廣大消費者“知金融理,做明白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