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人流、物流日漸繁盛,大灣區建設正啟動“加速鍵”,巨大的市場機遇釋放出強大的“磁石效應”。
同時,作為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大灣區聚集了內地80%的供應鏈企業和300多個產業集群,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下,大灣區的創新動能不減,經濟規模更是站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10月27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羅湖區人民政府指導,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聯合主辦,渣打銀行戰略支持的“2023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系列活動周”在深圳盛大開幕。
作為重要平行論壇之一的“2023大灣區創新經濟論壇”,在當日下午如期舉行。該論壇以“創新·可持續,建設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新高地”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內地和港澳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實體公司的嘉賓,共同討論大灣區創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內地與港澳恢復通關后,大灣區不同經濟部門之間的發展機遇、挑戰與合作的路徑。
在活動開場致辭中,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指出,當前中國正處于從規模經濟向創新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而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努力構建“科技—產業—金融”的新的高水平循環。因此,組委會將論壇的主題確定為“建設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新高地”,并著重從新能源、灣區出海和新消費等三個角度切入。同時,鄧紅輝表示,未來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將充分發揮“媒體+智庫+數據”的三輪驅動作用,潛心觀察灣區企業創新、洞察灣區市場變化、剖析灣區產業走向。
易事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在論壇上指出,今年有兩個元年,為充電樁和儲能的元年。他表示,資本在儲能行業的投入是去年的幾倍,產業數字化圍繞著智慧電源、數字中心、智慧光伏。目前中國一線企業的逆變器效率做到了99.5%以上,達到世界的第一梯隊水平。同時,第三代半導體已經應用于光伏逆變器,碳化硅、氮化鎵等最新產品。 此外,隨著風電的設備、技術、系統的建設,當光、風、儲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如今的智慧電網。儲能是為新能源而生,有了儲能,新能源就可以靈活可控。
廣州紫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友良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認為,第一步是感知智能,意指從編解碼的世界到用人工智能去檢測和識別物理世界;第二步是交互智能,從過去的鼠標交互到可穿戴設備驅動數字人;第三步是類腦智能,在特定場景下發展泛社會化的類腦智能。他進一步指出,當技術促進虛擬空間價值內涵的變化,也將給社交帶來創新體驗。目前紫為云正在嘗試做一個相親元宇宙,借助技術生成60%的人體化身,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同空間的數字孿生。
希格生科(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海生指出,生物醫藥是一個亟待爆發的新興業務,他特別談及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橋頭堡作用,在河套規劃中單獨提出支持中醫藥和先進技術的創新應用,未來科研人員的進出將推動河套成為生物醫藥技術的國際交流中心;同時,生物醫藥試劑、耗材、儀器的研發也會得到快速推進,包括加速資金的跨境流動、構建互聯互通的綠色通道,從而打造一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依托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撐的生態系統。
深圳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梅婉箐以《移動機器人助力工業智能化升級》進行分享。梅婉箐表示,過去人工時薪較機器人更高,但當前機器人成本正在不斷下降,不少頭部客戶都正在加速落地機器人解決方案,因此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逐年攀升,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看到千億級別的市場潛力。目前中國對于移動機器人出臺了不少重點扶持政策。其中,工信部正在能源側推進研發巡檢及物流領域的一些產品。同時,還在重點推進半導體、移動機器人以及物流移動操作機器人的創新型產品。
羅湖區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黎迪指出,羅湖區作為營商環境的“高地”和營商成本的“洼地”,是許多企業家投資興業的最佳目的地。從去年開始,羅湖轄區的產業政策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形成了全新的1+3+N的產業政策體系,從1代表的產業資金管理,到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3個實施細則,再到包括傳統優勢行業和新興行業的N個專項行業政策,來扶持企業的發展,羅湖在科技創新領域,聚焦軟件信息、大健康、數智創意、智能終端、現代時尚、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區塊鏈等多方面,并且在企業的經營、財稅、知識產權、資金扶持、人才住房等多方面提供扶持。
此外,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了《2023年大灣區創新力發展報告》。該報告繼2022后連續第二年發布,本年度報告在去年創新基礎、創新環境、創新成效、協同創新等四大研判標準的基礎上,引入宏觀+微觀、定量+定性“兩個結合”的研究模式,通過多元視角,以期更為全面地反映大灣區創新力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對大灣區創新力未來潛力和提升方向,提出新思考和新見解。
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聯合發起“2023粵港澳大灣區高成長企業100強”案例征集及評選活動,經過調查、篩查、初評、終評等一系列流程后,最終產生“2023大灣區高成長企業100強”名單也在論壇現場首發,并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成長企業俱樂部”企業舉行授牌儀式,現場共29家企業獲得授牌。
“高成長企業”俱樂部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聯合各方力量組建而成,旨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成長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推動“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以常態化的調研采訪報道、主題交流活動,為企業提供各類產業交流、資源對接、多元賦能等核心服務內容,致力打造服務高成長企業的頂級圈層。
同時,論壇還進行了三場精彩的圓桌對話,圓桌對話一以 “跨越奇點:新能源激發可持續新動能”為主題,探討了新能源激發可持續新動能;圓桌對話二的主題為“鏈接內外:灣區跨境經貿趨勢與機遇”,就企業如何立足大灣區面向全球,轉變思路和站穩風口,抓住全球的商機而出海進行了探討;圓桌對話三以“煥發活力:創新模式帶動新消費增長”為主題,圍繞大灣區創新模式帶動新消費增長等話題展開了交流分享。
(作者:黃子瀟 編輯:孫超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