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多個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債務咨詢或債務管理“專家”,打著“揭露平臺收費陷阱”“停息掛賬”“企業倒閉,錢不用還了”等幌子,傳授所謂減免息差、延期還款“技巧”, 以規劃債務為由,教唆、煽動逃避合法債務。這些信息一度吸引了不少金融消費者成為被 “收割”對象。嚴重損害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金融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警企聯動重拳出擊,黑中介伏法
近日,山東濰坊就發生了一起通過假病歷實現延期還款的黑產案件。貸款人張某由于超市經營不善,前期貸款的14萬元無力償還。為此,他找到為其辦理POS機的梁某牽線搭橋,向來自河南省的陳某提供身份證明辦理了北京某醫院的虛假病歷,向平安普惠擔保公司申請延期還款。平安普惠擔保山東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核查時,發現其病歷存在虛假,且發現同時存在多個客戶也提供了類似的虛假材料,懷疑這背后很有可能存在著有組織的造假團伙。平安普惠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立即整理相關材料向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分局開元派出所報警。開元派出所于2022年5月16日受理報案并開始偵查,很快將黑產“中介”梁某抓獲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拘捕現場
據梁某交代,自去年以來,自己通過陳某已為多人辦理了虛假醫院證明,作為中介的他共賺得提成7000余元。目前案件正進一步偵辦中。
構建多方聯動防火墻,全面守護金融消費者
在很多同類案件中,均為所謂的“正規”中介機構,以“某財商老師”、“某專業律所”的身份,通過網絡平臺批量散播“平臺破產、倒閉、被調查”、“借款可以不還、少還”等謠言,吸引目標消費人群。通過偽造困難證明、虛假病例證明、投訴施壓等手段,達到逃廢債的目的,甚至逐步演化為以敲詐勒索為目的的黑色產業鏈,給各金融機構帶來巨額經濟損失,并嚴重損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個人信息安全,嚴重破壞金融市場穩定。
為打擊金融黑產,維護正常金融市場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全國各地監管機構、立法機構、警方、法院、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正紛紛加入打擊非法債鬧代理組織的“隊伍”。作為陸金所控股旗下的融資服務機構,平安普惠擔保堅守科技優勢,堅持警企聯動、總分聯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及消防安全為己任,自2020年4月至今,已協助各地警方、行政機關有效破獲涉黑案件累計75起,其中公安立案43起、行政(工商)打擊32起。并通過“守護者行動”,積極聯動各地反詐中心、媒體、社區等權威機構共同開展金融反詐宣傳,累計落地超1350場,覆蓋全國近150座城市。持續做大做實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為行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不斷凈化金融生態。
對于消費者而言,要不斷增強網絡金融詐騙的防范意識,牢記“不義之財要不得、小甜頭恐是大陷阱”。應始終遵守法律法規、做到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持續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