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吳文謹報道:7月29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帶領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執法委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調研城區防洪排澇工作。
楊軍調研了浮山河、官埠河、橫溝河、楊下河等河流城區段,實地踏勘箱涵、閘門、排口以及文筆路十全巷、橫溝大道與泉都大道交會口等易澇點,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的意見和訴求,同各相關部門逐一分析各條河流行洪情況,研究改進防洪排澇工作的方案。
楊軍指出,近期,極端強降雨多發頻發,城區部分區域出現嚴重積水,暴露出了城市發展中亟待補齊的短板。咸寧作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做好城市防洪排澇工作意義重大,這既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內在要求。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施治、標本兼治,加快重構更加科學、高效、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研究開辟主城區洪水第二入江入湖通道、增加上游蓄水滯水濕地面積等系統治理措施,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楊軍要求,要按照輕重緩急,循序漸進推進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重構。在充分考慮客觀規律、工程造價、實際效果和群眾感受的前提下,堅持必要性、可行性、唯一性相統一,找準工作路徑,做好規劃設計,精準施策、分步實施,統籌推進雨污分流提升工程,優先推進關鍵性、控制性工程,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盡快降低城市內澇損失。要優化城市箱涵溝渠等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對違反《防洪法》規劃建設影響行洪箱涵的業主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必須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楊軍強調,要完善城市防洪排澇的責任體系。明晰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健全排澇管網設施設備長效管護機制,找準排澇管網淤塞堵點,開展全方位清淤疏浚工作,讓現有防洪排澇設施設備發揮出最大效用。要建立城市防洪排澇指揮管理應急體系。強化部門協同,加大投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和演練,提高應對災害水平。要加強防洪科學避險知識宣教,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市委常委、副市長吳剛,咸寧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福卿參加調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