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
(相關資料圖)
咸寧市在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實踐中,充分利用咸寧的城市特質和比較優勢,集中精力培育和發展“醫、藥、養、健、游、護”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集群,提出“培養十萬養老服務護理人才、吸引百萬老人來咸養老、培育千億產值產業”目標,選擇以護理為核心的養老產業為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同步加大護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快推進以公立醫院為依托辦養老機構工作。
以公立醫院為依托辦養老機構,其目的就是樹立行業標桿,示范帶動更多市場主體參與養老產業發展。截至目前,6縣(市、區)書記、縣長各領銜1個試點項目,全市有25家公立醫院興辦或合辦醫療養老機構,9家已投入運營。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其中幾家進行了走訪。
咸安區大幕鄉衛生院創辦櫻花谷康養中心。
公立醫院開門辦養老
劉松林婆婆今年83歲,咸安區大幕鄉桃花尖村人。她患有心腦血管、腎炎等慢性病,兩年前因中風、右下肢骨折等出現失語,癱瘓在床。6個子女早已成家立業,分散各地居住。因放心不下老母親,子女們湊錢請來保姆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但老人多種疾病纏身,時常要問醫用藥,僅有保姆的照顧讓人難以放心。在咨詢了幾家福利院后,去年底,孩子們將母親送到大幕鄉衛生院櫻花谷康養中心住下來,每個月住養費用3400元。
櫻花谷康養中心是由咸安區大幕鄉衛生院創辦的現代化康養機構,融醫療和養老于一體,主要面向社會收住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康養中心共6層樓,最多可設置200張床位,目前開放醫養床位60張,已入住15人,配備全科醫生、專業護士和養老護理員12人。該中心公示的收費標準顯示,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每月住養費2000元;頭腦清醒,日常生活能半自理的介助級老人,每月住養費2600元;介護1至3級,自理困難,需要他人護理的老人,每月住養費3000至4000元不等。劉松林就屬于這一級。
劉松林入住后,康養中心先為老人制定了一套診療方案:糾正臥床體位,保證2個小時翻身一次,褥瘡上藥;改善下肢水腫,利尿治療;加強中醫理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調整飲食,增強營養。
經過醫生的專業治療和護士護工們的精心照料,如今劉松林的褥瘡已完全愈合,病情日漸穩定,情緒也好轉起來。雖然說話依然是咿咿呀呀,但微蹙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平時她可以和其他的老人一起到公共區域看電視、聽他們聊天,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坐著輪椅到戶外轉轉,參加康養中心舉辦的娛樂活動。
“這種醫養結合的模式真的讓人放心。原來以為媽媽熬不過春天,沒想到現在狀態這么好。”7月18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松林的大兒子王亞平算了一筆賬:3400元住養費由兄弟姐妹6人分攤;4月初因病情需要,住院10天總費用3300元,報銷后自付720元,這筆錢由他出,“我是老大,又上過大學,應該兜這個底。”而最讓他滿意和放心的有兩點:一是鄉衛生院是公立一級醫院,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和社會信譽讓人放心;二是由養轉醫和由醫轉養各個環節都由康養中心通過電話或微信事先告知并講明費用,無須家人到場。
大幕鄉是咸安區較偏遠的鄉鎮,戶籍人口約4萬人,65歲以上老人4200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98人。作為兜底性質的養老機構,鄉福利院已和鄉衛生院建立起綠色醫療通道,需要住院的老人可隨時實現“住養切換”。同時,鄉衛生院與各村衛生室也已實現醫療資源與信息共享,條件合適有意愿的老人可隨時入住康養中心。
作為崇陽縣唯一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崇陽縣人民醫院在推進醫養康養項目上有著清晰的規劃。該醫院將新竣工的住院大樓更名為康養樓,于今年2月掛牌運營醫養結合服務,共設置床位53張,已入住12位老人;二期建設醫養中心,征地35畝;三期建設康養中心,征地300畝,引進第三方資源,建設園林式智慧型醫養機構,計劃設置住養床位1000張。
櫻花谷康養中心護士給病床消毒。
聯手民營機構辦養老
18日下午,在通山縣醫養中心寬敞溫馨的放映室里,十幾位老人正在安靜地看電視。接受采訪時,98歲的吳高仁爹爹精神矍鑠,有問必答,93歲的辛毅婆婆樂觀幽默,笑聲爽朗。該中心目前入住183位老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十幾位。
通山縣醫養中心創辦于2016年,是首批國家級“公建民營、醫養結合”試點單位,2018年被省民政廳授予“四星”養老機構。今年初,為進一步適應新時代醫養結合事業發展的需要,實現優勢互補,該中心依托公立醫院通山縣中醫醫院,簽約成立通山縣中醫醫院協作醫院。根據協議,縣中醫醫院利用學科優勢,幫助醫養中心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定期選派專家開展義診、坐診和會診,并為住養病人開通綠色轉診通道等。
83歲的葉建蘭身體康健,她住一個單間約20平米,有獨立衛生間,屋內窗明幾凈,每月住養費約3000元。看到記者來訪,她笑著說:“還可以吧。”
葉建蘭是武漢人,在通山工作,退休金約5000元。她有四個子女,分住通山、武漢、廣東、江蘇等地,但她更滿意現在的生活,“孩子們各有各的工作和生活,我住在這里更自在些。這里有合口味的營養餐,有可聊天的老伙伴,還有各種娛樂活動,生病了,醫生和護士就在身邊,多好啊。人老了,就應該享受生活,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對于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們,在通山縣醫養中心當了6年養老護理員的侯艷艷有深切的體會。
“老小老小,都說照顧老人要靠哄,我認為這是不夠的。”侯艷艷是省人大代表,今年剛剛被民政部授予“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個人”稱號。她認為,只有把老人當親人,才能真正獲得老人和家屬的信任。而依托公立醫院創辦的養老機構,則更能贏得社會的信任。
同樣依托中醫中藥、康復理療特色優勢,崇陽縣中醫醫院去年9月與崇陽頤和養老護理中心簽約合作共建,內設中醫特色醫療護理院,由縣中醫院選調5名醫師、5名護士和1名藥劑師,開設中藥房和理療室,受到老人們的歡迎。目前該中心已入住112位老人。
崇陽縣人民醫院養老護理員在照顧老人。
>>記者手記
他們,值得托付
□ 曾振求
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想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統計顯示,我國約有1.9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達4000萬。據預測,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
去哪里養老?生病了失能了怎么辦?對于即將步入老年的60后、70后來說,這些問題尤為迫切。他們大多不愿意拖累獨生子女,當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已不能有效有尊嚴地兜底時,去機構養老恐怕是多數人的最后選擇。
但那里值得托付嗎?
采訪中的所見所聞,讓人增添信心。
曹茂通是大幕鄉衛生院櫻花谷康養中心康復技師,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康復治療專業。小伙子高大帥氣,見到他時,他正在器械邊幫助老人做康復治療。問及為何愿意在最基層的鄉鎮衛生院和老人打交道時,他笑著自信地回答:這是一個龐大的朝陽產業,也是一份有孝心的事業。
曹茂通是有編制的,這編制,反映了當地政府依托公立醫院做大做強做好養老事業的決心。
省人大代表、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個人侯艷艷在通山縣醫養中心已工作了6年,陪伴不少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一位中風的婆婆育有兩兒一女,兩個兒子在國外,女兒工作繁忙,老人病危時大小便失禁,侯艷艷幫她清理干凈,由她簽字送進ICU;老人故去時,還幫忙穿壽衣,送殯儀館。如此侍老如親,豈不值得托付?
規劃引領、政策引導、監督管理、典型示范。咸寧的實踐,旨在通過政府投資示范帶動社會投資,引導市場主體與公立醫院合作,提高養老服務水平。著眼未來,這項事關千家萬戶福祉的宏大事業必能做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