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只帶100元,不得接受任何勞動報酬以外的資助,在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城市生活15天。7月17日起,來自湖北科技學院的61名在校大學生組成10支隊伍,分赴國內10個城市進行為期半個月的“生存大挑戰”實踐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了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集群號、中國經濟網、中國教育在線、深圳晚報、深圳廣電、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南昌晚報、新安晚報、南京日報、鳳凰網、紅星新聞、極目新聞、九派新聞、荊楚網等主流媒體先后對活動進行深入報道。
【資料圖】
7月17日,學習強國平臺發布《用100元在大城市生活15天!湖北科技學院生存大挑戰活動正式啟動!》;7月17日,人民日報客戶端集群號發布《用100元在大城市生活15天!湖北科技學院生存大挑戰實踐活動正式啟動!》;7月20日,新安晚報整版發布《100元如何生活15天?湖北6名大學生在合肥開啟生存大挑戰》;7月21日,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發表《用100元錢生活15天,6名湖北大學生在南京開啟“生存大挑戰”!》;7月22日,長沙晚報整版發布《100元,在長沙生活15天?湖北7名大學生在長沙開啟“生存大挑戰”!》;7月24日,深圳晚報整版發布《懷揣100元怎么在深圳生活15天?跟隨深晚記者一起看看6名大學生開啟的一場生存挑戰》;7月25日,南昌晚報半版發布《湖北6名大學生在昌開啟生存大挑戰,目前已全部找到工作》……
此外,燕趙晚報、齊魯晚報、長沙晚報、咸寧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后發表評論員文章,充分肯定活動意義,評論員文章表示:只有通過生活產生力量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通過社會催生意志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拆除學校與社會中間的“高墻”,沖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學校的一切延伸到社會中,滲透到生活里,就是立德樹人。
湖北科技學院團委書記劉偉華表示,本次實踐活動是引導和幫助學生上好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思政課”,讓“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這次活動受到了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增強了湖科學子主動去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探究社會的原本真相、去挑戰人生的自我價值的信心和決心。學校將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武漢分隊: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7月27日,武漢分隊隊員們迎來了挑戰的第11天。這段時間,隊員們嘗過了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作為第一位找到工作的隊員,雷萌萌認為最大的改變就是她變得更加自信大方了,“以前的我在機會出現時總是畏手畏腳,怕自己做不好,自從參加這次活動后,我面對每次機會都會努力爭取。”
而在隊員明文粉看來,在這段經歷中,她看到了一個城市的包容性,了解了各行各業,也深刻的體會到底層勞動者賺錢的不易。明文粉和鮑彥名在酒店工作,她們認為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也懂得了人情世故。
“這次活動,雖然受到了一些冷眼,但是我感受更多的是溫暖。比如做義工的時候結識的小伙伴們,非常支持我和肖俊成的創業。”隊長萬志宇表示,找工作非常難,不是自己想要什么工作就有的。而隊員肖俊成和明文粉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樣才能在求職過程中有更多的優勢,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剩下的大學生活中我會努力提升自己,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讓我將來進入社會的時候,能夠更加從容,這將會是我人生中十分難忘的一段時光。”明文粉說道。
酸甜苦辣,只不過是人生的調味劑罷了,要堅持向著前方奮進。“有夢不覺天涯遠,揚帆起航再出發”,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實習生 屈曄瑾)
福州分隊:不懼風雨 砥礪前行
7月27日,因受到臺風的影響,福州分隊六位隊員被迫在民宿休息。在這個關鍵時刻,李錦煌老師在前一天提前了解了隊員們的就業和生活情況后,親自前往民宿看望隊員們。
李錦煌老師表示:“這次活動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所感所悟。我相信,這六個人能夠同住一個屋檐下,共同經歷各種困難和艱辛,將成為你們畢生的精神財富,也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
隊員李偉表示:“雖然我們在這次活動中賺的錢不多,但我們都感到很開心。每天完成工作后,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民宿,這并不是因為我們累了,而是因為在這狹小的民宿里,我們有一種家的感覺。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而是一個團隊在奮斗。”
從李偉同學的話中可以看出,每個隊員對這個團隊都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信任感。李錦煌老師的慰問更讓大家重新燃起了信心,給予了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福州分隊的隊員們在這次生存大挑戰活動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和團結的精神。他們不僅面對著自然天氣的考驗,還要應對就業的壓力和困難。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而是堅定地相信,只要團隊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
他們相信,通過這次活動的磨礪和挑戰,將能夠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習生 代天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