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陳泉霖 黃華寧 劉濤)近日,湖北五道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紅外相機監測,發現了一只尾巴短、四肢細長、蹄子狹而尖、耳朵長而直立、頸部白色帶紋的小動物。
湖北五道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科科長、林業工程師王波介紹,經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專家鑒定,該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林麝。
保康縣地處荊山腹地,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4.09%,是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場所。視頻中,這只體態豐潤、反應靈敏的小家伙,在林中悠然自得、覓食撒歡。此次拍攝到林麝的活動軌跡,是五道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林麝又名香獐,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名貴的傳統中藥材,有“軟黃金”之稱。王波介紹,林麝是一種膽小怯懦、性情孤獨的動物,白天休息,早晨和黃昏才出來覓食。它體毛比較粗硬,顏色較深,呈褐色。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林麝在野外覓食視頻片段非常珍貴,它體現了保護區內物種的多樣性,也展示了這幾年大保護所取得的成果。”王波表示。
近年來,五道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生態本底和自然資源稟賦為基礎,科學配置保護修復措施,對森林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及遺傳資源實施有效保護,轄區內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分布范圍越來越廣,新物種、新記錄種接連面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首次在保護區拍攝到林麝的活動影像,也表明了保護區內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