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保險黑色產業鏈層出不窮,一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代理維權”名義招攬生意,打著撥打平安人壽維權專線為消費者“維權”的旗號,擾亂保險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給消費者帶來嚴重損害。
不法“代理維權”“代理退保”風險高、危害大,小編在此提示廣大消費者朋友們:要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消費金融產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警惕非法“代理退保”套路。
張先生為其配偶投保一份平安保險公司的一款壽險產品,因疫情原因保單無力交費。偶然間,張先生通過抖音認識一位所謂的“律師”,聲稱其可以幫忙全額退保。“律師”添加張先生微信讓其將保單、身份證、銀行卡全部拍照給他,然后將監管投訴電話告知張先生,讓其通過撥打監管電話幫助辦理全額退保,同時在網絡通過視頻的方式教客戶如何簽署委托退保協議書,協議書中明確手續費高達30%。張先生看到30%手續費,擔心自己上當受騙,于是撥打平安人壽維權專線咨詢,公司工作人員告知張先生“代理退保”的危害時,張先生表示有驚無險,自己差點上當受騙。
代理退保騙局會侵害消費者哪些利益?
一:消費者資金受騙受損,侵害其財產安全權。不法分子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退保后引誘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產品以賺取傭金,同時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引誘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消費者一旦受騙,可能面臨損失難以挽回的風險。
二:不如實告知消費者,退保后喪失保險保障、再投保易有風險,侵害其知情權。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被挑唆、慫恿終止正常的保險合同,會喪失原有的風險保障。如后續再次投保,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等風險。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侵害其信息安全權。
三:消費者被不法分子要求提供身份信息、通訊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賬戶、保險合同等敏感信息,存在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部分“代理退保”團伙甚至擅自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辦理小額貸款、申請信用卡等,惡意透支消費者個人信用。一旦消費者想終止代理退保協議,還可能遭到騷擾、恐嚇。
一般來說,投保同一種險種,被保險人的年齡越大,交費標準越高。如果退保后重新投保,便會因年齡的增長而多交保險費。對于大部分長期壽險來說,保險購買的越早壓力越小,享受的保障期也越長。中途退保后重新購買保險,肯定會面臨更多的保費壓力,而且享受的保障期限也會更少,畢竟保險是一種長期投資。
疫情三年,無數個人和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挑戰。越是特殊的時候,越希望廣大保險消費者想想購買保險的初衷,想想保險是為什么而存在,想想這份沉甸甸的保障對自己和家人意味著什么。如果您的保險權益確實受到了損害,請不要再相信所謂的“代理退保”,直接與平安保險公司聯系反饋,平安人壽維權專線和平安保險客服熱線95511都是有客服24小時在線的,或者也可以登錄平安保險官網、平安金管家APP、平安官方小程序等平臺進行投訴、在線咨詢等服務,從正規合法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