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文博會福田區配套文化活動--首屆新時代非遺石雕藝術作品展在華強北華君藝術館舉辦取得圓滿成功。福田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華強北街道工作人員在活動期間給予熱心的指導和媒體宣傳推廣。體現了“首善之區-幸福福田”對文化事業高度重視和關心。
非遺石雕傳承人鄭先軍字順之(第六代)少年時從事設計雕塑相關工作,后拜師錢高潮(第五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昌化雞血石雕非遺傳承人)。順之雕刻藝術以田黃石、雞血石等國石為原料,創作形式多以古代經典文學、佛學為題材,受篆刻影響,創作的作品必刻文字。善于結合社會、政治方向,每年都會創作相應的雕刻題材,如紅色文化、建國 70 周年、抗疫、深圳人文地理等,多件作品獲國際文化博覽會工藝美術精品展金銀獎。受恩師指點,創新出自己獨特的金石字體——順隸,其字體為單刀法,橫平豎直、方正飽滿、端莊大氣,作品獨具一格,極具特色及辨識度。
此次活動開幕,出席的嘉賓有深圳市非遺保護協會主席王程太老師、深圳市公共文化促進會秘書長吳賽鋒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高潮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國利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裴永中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曹家勇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白耀華先生、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志忠先生、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胡建平先生等師長友人。
恩師錢高潮與兒子錢友杰先生蒞臨活動座談會,會上老師鼓勵學生要多思考、多創作,‘以刀代筆’,把’石上書畫‘發揮到更完美的高度。取得更好的成績,響應黨的號召,把非遺傳承好,培養新一代的接班人,不斷的傳承創新,展柜里有鄭先軍小女兒鄭琳在9歲時創作的五福娃浮雕,錢老師看了大加贊賞愛國、有創意,要好好培養。鄭先軍表示,爭取把錢氏家族祖傳的石雕技藝在深圳發揚光大。
此次活動期間,還特意開展了一場免費的金石篆刻現場體驗,參加活動的大部分是第一次雕刻印章,順之老師建議雕刻自己的名字或者姓名中的一個字,刻好后可以自己帶回留作紀念。活動對象有孩子有成人,甚至有退休的愛好者,篆刻現場,人人都安安靜靜,認認真真的雕刻著屬于自己的印章,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把篆字反寫在紙片上,孩子們都自己動手描在印面,刻的非常好,可見深圳學校普及美術、書法及四點半課堂對孩子們的審美和動手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石雕技藝不但具有獨特的手工技藝、歷史、國學特征,還具有極高的經濟、觀賞及收藏價值,不僅是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還蘊含著歷代文人雅士的審美及對奇石雅趣的追求。為了更好的保護石雕技藝,傳承人及保護單位會積極參與技藝傳播與文化宣傳推廣,期望更多的新一代能夠喜愛這門技藝,加入技藝傳承的隊伍,為中國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