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學會(醫學會)由去年起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為市民提供有關常見疫苗可預防的疾病資訊,以增加公眾對免疫接種的認識,并于日前舉辦了“2023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啟動禮”,公布推展新一年度計劃,并建議成人應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接種 2019 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皰疹、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及百日咳六種疫苗。
在啟動禮上,一眾醫學會會董及醫學生,親身示范接種多種疫苗,向公眾展示免疫接種的益處。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醫生表示,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令市民認識到接種疫苗的重要性,社會對接種疫苗的關注度及接受程度也有所增加。此外,醫學會還提出建議接種時間表,當中建議所有成人接種3劑新冠疫苗及加強劑、每年接種1劑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方面,建議18至64歲免疫力弱人士接種1或2針,65歲或以上人士則一律建議接種1或2針。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市民往往小看這些疾病的嚴重性,但它們嚴重起來分分鐘足以致命。”另一位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則指出,在解除口罩令后, 世界各地均出現呼吸道病毒爆發,而且有癥狀延長、重癥、并發癥個案增加的特征。
曾祈殷醫生特別提到,廣東地區俗稱“生蛇”的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傳染病,病毒會于水痘痊愈后潛藏在體內的神經系統。年齡增長和免疫系統弱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很多人少覷此病,但患者會出現極度痛楚、呈帶狀的紅疹且帶有水泡,更可上眼、入耳等,可導致持續數月以至數年的長期神經痛。”另一較被忽略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引起肺炎等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同時可導致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嚴重個案可致命。“在香港,RSV 感染全年皆會發生。本地研究結果發現,60 歲以上長者屬高危人群。住院患者當中超過七成出現嚴重心肺相關的并發癥。相關疫苗稍后會獲引入香港。”
香港由四月起進入新冠及流感高峰期,現時數字雖有所回落,但未來夏季或出現另一波爆發。此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如百日咳、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的感染個案也有上升趨勢,情況不容忽視。 他提醒市民,可參考醫學會建議的疫苗接種時間表,及時為自己建立免疫屏障。
本身是心臟科專科醫生的醫學會義務司庫蘇睿智表示,接種疫苗亦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他指出,根據外國研究顯示,帶狀皰疹及呼吸道感染等均會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因此,他建議心臟病人及長期病患者,應與家庭醫生商討,接種合適的疫苗保護健康。
曾祈殷醫生強調,醫學會建議的六種疫苗技術十分成熟,在安全性和效用上均受肯定,市民可以放心接種。
醫學會將通過專題網頁、教育短片、海報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向大眾傳遞“健康保本、快打疫苗”的信息。醫學會副會長陳沛然醫生補充指:“《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專題網頁 (https://www.adultvax.thkma.org/) 現已上線,里面包含了六類常見疫苗可預防疾病及其他傳染病的資訊,醫學會的社交平臺日后也會定期上載短片,希望能從多個渠道向市民解釋疫苗相關訊息。有興趣的市民可以登陸查看。”醫學會建議市民,如對免疫接種有任何疑問,可以向醫院醫生查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