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以優質服務為抓手,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5月10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市委書記孟祥偉向咸寧企業家作出“真情告白”。
(相關資料圖)
懇切的言辭,詮釋一段良性關系:咸寧與企業家,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近年來,我市出臺“解渴”文件,采取給力措施,舉辦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精心為民營企業成長培育肥沃土壤,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使咸寧成為企業家想來、來了能扎下根、扎根后能枝繁葉茂的創業熱土。
據統計,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達1023家,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5%。涌現出金盛蘭冶金科技、維達力實業、奧瑞金制罐、精華紡織、瀛通通訊等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
專屬座談會:企業當“主角”
民營經濟活則全局活,民營經濟強則咸寧強。
湖北金力液壓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液壓件研發和生產的民營企業,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
2008年,由于發展需要,公司從咸安區管轄的原址搬到了現在的咸寧高新區。讓公司沒想到的是,隨著廠址的搬遷和時間的稀釋,享受的助企惠企政策越來越少。
去年,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表達了公司的困擾。
“會后,政府多部門第一時間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多次召開企業協調會,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和需求進行研究。”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廖森說。
企業有需求,政府有回應。通過現場了解發現,雙重管理導致溝通不足、職責不明、服務不到位,對湖北金力液壓件有限公司及時享受惠企政策造成影響。對此,咸安區和咸寧高新區迅速理順溝通機制,明確咸寧高新區服務不減,咸安區負責管理,并積極落實相關助企惠企政策。
“穩崗補貼、納稅貢獻財政獎勵,兩項政策我們立馬享受到位了。”湖北金力液壓件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汪俊說,以前爭取在一年內達成的事項,現在半年內解決。
近年來,我市搭建服務民營企業座談會平臺,建立形成“問題搜集、分析研判、交辦整改、反饋落實”工作閉環,實現服務溝通“零距離”、合理訴求“零等待”。
市委、市政府召開10次民營企業座談會,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咸寧高新區與民營企業“面對面”溝通交流,企業家提問題、建議,相關職能部門一一回應,現場進行政策解讀,提出解決方案,承諾解決時限。
會后,市工商聯充分征求每個問題涉及單位意見,制定責任分解清單,抽調干部擔任特約督查聯絡員,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主動辦、抓緊辦。
“座談會只是形式,傾聽企業訴求后,早一點幫他們化解難題,打造咸寧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才是關鍵。”廖森說,10次座談會上,329家民營企業、商(協)會共反映475個問題。截至目前已解決452個,完成率達95.2%。
廖森感受最深的是,這樣的速度和魄力,讓參會的企業家都大吃一驚。目前,“企業辦事不求人”“心甘情愿為企業服務”“店小二服務”成為了咸寧企業家的高頻詞匯,向所有企業宣示咸寧優化營商環境的信心和決心。
全周期服務:企業當“家人”
在咸寧,對企業的關心和呵護,貫穿每一天。這一點,市委統戰部特約督查聯絡員聶曉東感慨頗深。
“以前電話沒人找,如今電話成熱線。”服務企業的這些年,聶曉東由原先的“門外客”變成“家里人”,無論大事小事,企業都愿意找他,“我服務的企業由最開始的25個增至329個。去年一年我們共收集問題86項,已解決76項。”
如今,這串數據仍在刷新。聶曉東也一直踐行自己對企業許下的承諾——把企業當成自家人。
我市建立縣級干部包保、“一對一”駐企特派員聯絡等制度,實現干部“下沉”服務,推行“1+1+N”行政服務首問負責制,即一名干部,包保一個項目,量身定制N項服務,包括全程代辦服務。
“良好的營商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讓我們繼續追加投資!”湖北萊沃科技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緒全說,在市工商聯駐企特派員的幫助協調下,公司車間和食堂兩處用氣點的燃氣管道已全部完成鋪裝并通氣,解決了企業和職工生產生活的大問題,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今年,市委統戰部強化“五項機制”,建立與檢察、法院、司法機關溝通聯系機制,充分發揮多元調解和訴訟服務機制作用,開展“百會聯百所”“百名律師駐百企”等一系列活動,引導民營企業穩預期、強信心,不斷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法治保障。
“工商聯是我們的‘娘家人’,檢察院是我們的‘老娘舅’,有你們的攜手服務保障,我們就安心啦!”咸安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肖華到湖北三環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串門”時,該公司技術總監舒全勝拉著肖華的手高興地說,企業在法律這塊確實存在弱項,多虧檢察官們答疑解惑。
市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中心成立于2020年,提升訴求辦理質效,擴大企業服務覆蓋面。目前已受理訴求389件,已辦結銷號389件,辦結率達100%。
“企業暖了心,才更有信心做大做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石玉華說,享受政策紅利,不僅讓企業更有獲得感,更能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只有堅持一線調研、一線服務,了解企業“急”在哪、“難”在哪,把好政策、好措施執行好,才能更好幫助企業高質量發展。
思想提升班:企業當“學員”
譜寫新時代咸寧故事,如何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回答是:“既要關注民營企業家的困難,更要關注民營企業家的思想。”
3月16日至3月22日,市工商聯民營企業家綜合素能提升培訓班在武漢開班,來自先進制造、醫藥健康、互聯網信息等行業的50余名企業家,經歷了從企業家到學員的角色轉換。
張春正是其中一員。在學習了公司治理與案例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實務操作、領導者哲學思維能力提升、宏觀經濟走勢等諸多實用內容后,他深有感觸。
這次學習回來,他重新審視了企業戰略和發展路徑,反復思考自己企業是否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并決定加大研發投入。
除了技能提升,思想教育也入腦入心。去年以來,市委統戰部持續深化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凝聚新力量·筑夢新時代”主題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以及警示教育,組織會員企業家、直屬商(協)會代表到廣東等地學習交流。
同時,堅持黨建引領,努力推進商會黨建“破題”。開展“雙聯雙創”,推動基層黨組織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規范主題黨日活動。積極探索商會民企黨建工作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新組建2家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非公黨支部書記年度述職評議,舉辦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員骨干、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推介報送商會民企黨建先進典型。
此外,組織13家市直屬商(協)會和160位執、常委簽訂了清廉民企建設承諾書,黃鶴樓酒業、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湖北三贏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漢麻科技有限公司等清廉民企建設示范效應得到充分彰顯。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
近年來,通過組織實地考察、招商推介等形式,我市推動“楚商回歸”,發揮異地商會的窗口作用,提升招商實效。目前,已推進和信光通訊、思源船舶配套設備、青禾技工學校和揚宇富智能裝備等項目落戶咸寧。(咸寧日報記者 王恬 通訊員 余曉亮 龔亞瓊 張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