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 記者宋文虎、通訊員黃澤中、孫星報道:“感謝市場監管局及時幫助我們進行信用修復,使得企業可重新正常運轉。”5月23日,我市某旅行社法人代表饒某,對公司信用重新修復激動不已。
(相關資料圖)
2021年,該旅行社因發生失信行為,被相關部門給予行政處罰,要求停業整頓,并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今年3月,饒某到市市場監管局申請信用修復。
“信用不修復對企業貸款、招投標都有嚴重影響。”信用監管科科長張世江說,需盡快對企業進行信用修復,確保企業正常發展。
張世江對該旅行社是否履行處罰決定、公示期限等情況進行核查后,快速幫助其進行信用修復。3月22日,修復成功。
企業年報公示同樣事關企業信用。咸寧某商貿有限公司此前未及時進行企業年報,導致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對公司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去年,市市場監管局將其列為“重點照顧對象”,多次電話、短信提醒申報,最終從經營異常名錄中移出。今年,無需提醒,該公司主動申報。
為提升企業年報率,我市建立了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打通數據壁壘,優化年報流程,加大宣傳力度,為市場主體年報公示提供精準服務。
截至采訪當日,全市企業年報率達79.9%,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信用是企業發展的最核心力量。”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黃勇表示,既要幫助企業提升信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也要強化信用約束,倒逼企業守法合規經營。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信用監管新模式,一方面通過服務企業年報公示、信用修復等方式,織密信用服務網,另一方面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列嚴等手段,懲戒失信企業,筑牢信用監管墻,以信用監管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前,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稅務局開展雙隨機抽查工作,隨機抽取了3家市級重點企業進行檢查,發現兩家在稅務方面存在問題,給予行政處罰并公示。
此外,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部門聯動,聯合市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知識產權局、市版權局下發了《關于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協同聯動民事與刑事相互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實施意見》,強化行刑銜接,協同推進案件辦理和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實現“利劍高懸”,促使市場主體知敬畏、存戒懼、守規矩。
去年,全市共為19393家企業修復信用,對27家企業進行行政處罰,將15家經營主體(個人)依法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檢查覆蓋率、行政處罰公示率均排名全省第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