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繁花似錦,記者走進通城縣大坪鄉,一條條嶄新的“四好農村路”四通八達,道路寬闊平坦,交通標線安全規范,沿線村莊環境優美整潔,一派富美農村風光圖在眼前緩緩鋪開。
(相關資料圖)
2022年,通城縣大坪鄉爭創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該鄉全力配合縣交通運輸局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好”要求,將農村公路建成了幸福便民路、共同致富路、旅游風景路。
一條幸福便民路
“如今的瀝青路通暢平整,比起從前坑坑洼洼、破破爛爛的水泥路,灰塵變少了,更加整潔美觀!”5月17日,通城縣大坪鄉坪山村4組白果畈,村民王小毛說起自家門口新修的“四好農村路”,臉上樂開了花。
白果畈屋場緊鄰通城縣鐵柱河,村民沿河而居,河流兩岸交通往來頻繁。近年來,由于車輛碾壓,沿河道路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加之兩旁雜草、垃圾遍地,給周邊群眾出行帶來不便。
縣交通運輸局公路股負責人葛宇寧介紹,新修的白坪線全長6.1公里,寬5.5米,按照二級公路標準建設,并對長10米、寬4.5米、高5米的白果畈大橋進行了整修翻新,為鐵柱河兩岸及周邊群眾創造了更加安全、便利、暢通的交通出行環境。
近年來,通城縣累計投入3億余元,在大坪鄉興建鄉村公路230余公里,其中刷黑公路達到近70公里,實現了硬化公路村村通、組組通,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示范路。
目前,大坪鄉區域內22個行政村、1個社區農村公路路況質量總體良好,日常養護全面覆蓋,安全隱患治理率達到100%,運輸體系全面建成。
一條共同致富路
綠樹成蔭,草木繁盛,筆直暢達的瑤源大道旁,碧綠如茵的田壟上,一畦畦黃花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這片黃花基地是輝煌村利用拋荒耕地開發出來的,去年干黃花和黃花醬菜銷售收入達30多萬元,吸納本組50多位脫貧戶和一般農戶在基地上從事除草、施肥、采摘等勞動,發放務工工資12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李飛華指著眼前豐收在望的黃花基地,一臉興奮地說。
輝煌村黃花基地2019年4月開發建設,從起初的50畝,到現在300畝,基地面積、銷售收入為何一路飆升?
近年來,通城縣依托藥姑山中藥材資源,打造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特色小鎮),以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建設為契機,大力建設提升鄉村旅游公路,帶動了鄉村產業振興。
輝煌村依托旅游大道穿村而過的區位優勢,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引進優質黃花種苗,加快基地建設,引導當地老百姓種植增收。
走進通城縣輝煌岳姑山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40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已經建成,基礎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之中。
“以前的老黃花基地位于山坳之中,道路交通不便利,人工采摘、運輸成本較大;現在在瑤源大道旁建了新基地和加工廠,交通便利,可大大節約人工和運輸成本,持續實現增產增收。”李飛華告訴記者,合作社加工廠全面建成以后,將引進烘干、冷藏、包裝等設備,實現采摘、加工、包裝、銷售全鏈條發展,帶領鄉親們走上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
一條旅游風景路
車子沿旅游公路依山盤旋,幾經蜿蜒,穿過“中華古瑤第一村”迎賓門樓,青山環抱之中,古香古色的民居錯落有致。
走進內沖瑤族村,商鋪民宿招牌林立,村組道路干凈整潔,道路交通標識、旅游導引標識十分醒目,標準化停車場規范有序。
山上樹木成林,郁郁蔥蔥,梯地種滿藥材、水果和蔬菜;山下小橋流水,綠樹、鮮花、草地欣欣向榮,村民漫步其間,怡然自樂。
曾經的內沖瑤族村是一個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無人問津的偏遠村落,“扁擔挑不進,院落臟亂差”曾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記得小時候要從村子里出發,走十幾里山路,到集鎮附近的學校讀書,腳板都磨出了血泡……”63歲的村民胡鸞鳳說。
近年來,通城縣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全長8.3公里的內沖瑤族風情村旅游公路,昔日閉塞落后的交通變坦途,內沖瑤族村從久在深山無人問,成為了鄂南旅游熱門打卡景區。
一路通,百業興。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許多村民開始通過辦農家樂、做小生意、建種植基地脫貧致富。而今,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美麗、富裕、文明的古瑤文化新村。
“如今旅游公路修得平平整整,景區建得漂漂亮亮,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胡鸞鳳開心地說,以后還要帶著孫女來走親戚,看風景,向孩子們講述內沖瑤族村美麗蝶變的故事。
咸寧日報記者 李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