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展示廳大屏上實時顯示著政務服務事件辦理情況。 劉文文 攝
(資料圖)
中新網5月11日電 題:上海“一網通辦”:做好政務便捷服務“大文章”
中新財經記者 劉文文 龐無忌
“在上海沒有難辦的事。”自從有了“一網通辦”,這句話并不夸張。
1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媒體采訪團走進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在展示廳大屏上,一串串跳動著的數字代表著上海市市民和企業法人正在辦理的各種事項。大屏數據顯示,截至13點47分,上海市“一網通辦”當日受理量227483件,當日辦結量170930件,累計辦件總量已達3.51億件。
“一網通辦”到底有多便捷?
提升辦事速度:“單項事”整合成“一件事”
面對一件件雜亂無章、繁冗又重復的事情,怎樣才能高效辦理?“一網通辦”給出答案:“一件事”辦理。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邵軍介紹,所謂“一件事”辦理,就是再造業務流程,將職能部門多個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一件事”,打造線上線下方便快捷的升級版集成服務。
不論個人還是法人,“一網通辦”能覆蓋其全周期高頻事項服務。圍繞出生、上學、就業、戶籍、婚育、置業、救助、就醫、退休、養老、身后事等個人全生命周期,企業開辦、場地獲得、員工招聘、生產經營、稅費繳納、惠企政策、權益保護、清算注銷等企業全發展周期,對高頻事項進行流程再造,目前,已上線49項一件事,辦件量已突破600萬件。
如今,“一網通辦”線上辦理實現了“網上好辦、掌上速辦、家門口當場辦”,線下辦事大廳實現了“進一個門、取一個號、一窗辦成”。以企業納稅繳費一件事為例,將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申報繳納三個事項進行優化整合,首次與國家稅務總局數據打通,實現“一次登錄、一表申報、一鍵提交”。“一網通辦”改革前,需要提交11份材料,登錄3個系統,到3個部門辦事,改革后實現74項申報數據智能預填,只要登錄一個系統,可以全程網辦。去年10月份上線后,深受企業歡迎。
保持辦事溫度:“大眾”來點評
事辦妥了,群眾滿意不滿意呢?
為檢驗辦事成效,上海市“一網通辦”推出“好差評”制度,以群眾切身感受衡量改革成效,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打造政務辦的“大眾點評”。
據介紹,好差評制度主要有四個亮點:一是實現三個全覆蓋,服務事項全覆蓋、服務渠道全覆蓋、承辦單位全覆蓋;二是實現雙公開,辦事人對政務服務所有的評價公開,政府部門針對所有評價的回復公開,其中所有差評,政府部門必須公開回復。三是實現三定位,評價對應到辦事人、承辦人以及辦理事項,更精準的發現問題。四是形成評價、整改、反饋、監督,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
記者了解到,自推行以來,“好差評”好評率達99.96%。市民黃先生說,有了“一網通辦”,辦事進度、解決方式一目了然,事后還可以進行評價,非常靠譜。
打磨辦事精度:千人(企)千面
憑借“一網通辦”的強大數據底座,上海市政務服務正走向“泛在可及”。然而,如何推動精準服務和個性服務又是一大難題,為此,“一網通辦”推出“千人(企)千面”個性化服務,建立了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
一方面推進個性服務,市民主頁“一人一檔”共上線106類檔案項,“一企一檔”共上線79類檔案項。“助企紓困”專區累計上線助企紓困政策532條。另一方面推動精準服務,累計精準推送政策和服務6747條,點擊量4.02億次。記者了解到,上線以來,“兩頁”服務累計訪問量超571.72億次。
據悉,“一網通辦”改革由上海首創,自2018年起,已經走過5個年頭,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全國政務服務的通用品牌。國家行政學院發布的2022年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中,上海位列省級政府第一梯隊。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朱俊偉說,“一網通辦”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軍,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環,未來將持續推動“一網通辦”從能辦向好辦、智辦轉變。(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