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咸寧網訊 記者吳文謹報道:4月24日晚,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部門業務骨干面對面交流座談,同大家開展“頭腦風暴”,推動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走深走實。
一個月前,我市創新開設城建系統“大講堂”,碰撞思想“換腦筋”,共同努力“提標準”,激發熱情“轉作風”。活動開展得怎么樣?碰撞出了哪些新理念?座談會上,參會業務骨干分別以《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城市建設如何打造咸寧品牌》為題作交流發言,楊軍認真傾聽、仔細記錄,不時插話交流。
楊軍指出,規劃不是延續過去,也不是預測未來,而是駕馭不確定性,塑造更好的未來。絕不能用昨天的規律來認識今天把握明天。要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推動城市治理,辯證地看待咸寧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找準咸寧特色,以總體思路、全局布局推進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圍繞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產業形態、城市形態、文化形態、生態形態、治理形態,結合產、城、人一體進行頂層設計,繪就發展藍圖,用流域綜合治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以國土空間的有序布局促進經濟社會有序發展。
楊軍指出,我們當前正處于一個生態時代、存量時代、品質時代、流量時代,必須秉持時代眼光,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要做到正心、明道、取勢、優術,將城市工作與群眾需求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改進和創新。要秉持“我們的城市”這一理念和方法,塑造城市建設管理運營咸寧品牌。發揮“共同締造”的力量,從群眾的愿望和需求中立項目;在群眾充分評判、評價、評估后出項目;用干部的專業能力、超前思維引導群眾、感染群眾。
楊軍強調,要堅持“深實嚴細久”工作標準,發揚“五到四從四多”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城市建設管理這篇大文章。要“高舉高打”,突破思維、胸懷、標準的局限,以大格局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千年城市”。要堅持用戶驅動,打造面向用戶和未來的特色街區、特色消費場景,聚集資源、吸附流量,形成咸寧城市品牌影響力,打造活力、動感、韻律的幸福之城。要做到務實求新,用好學習機制,不斷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真正走入生活、走入群眾,增長見識與才干,為全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貢獻更多力量。
市委常委、副市長吳剛參加座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