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實時顯示數據,多條生產線忙碌運行,一輛輛嶄新的比亞迪汽車接連走下產線……在比亞迪常州工廠內,為保障生產不停線,需要網絡具備高可靠,低時延,漫游切換小于100ms,實時通信時延<20ms的能力 ,同時要兼顧按需快速建網,靈活擴容,可靠性高,布線簡單等需求。比亞迪通過選擇華為F5G全光工業網,實現了網絡的綠色架構、穩定可靠和靈活高效。
同時,光纖網絡可抗車間電磁干擾,F5G網絡具備全鏈路保護能力,在故障發生后可實現快速切換。此外,通過F5G網絡,辦公和生產業務可實現隔離,互不干擾。產線網絡部署后,業務仍可能隨需調整,F5G網絡提供網絡端口預留,即插即用的光終端可助力新業務快速上線。
這是在第20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HAS 2023)期間,華為制造軍團CEO劉超向記者分享的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當前,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制造的方向上數字化轉型,使用ICT的技術去使能傳統制造業,已經不止是一個預測中的趨勢,而是一個進行中的共識”劉超說。
提及智能制造,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很自然地讓人想到工廠、車間。但是,據劉超介紹,華為制造軍團并非只是關注生產部分,也包含研究開發創新的環節,同時也要關注銷售服務以及整個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環節。
劉超認為,只是車間里的智能化,并不能實現一個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向前要延伸到產品設計和開發,向后要到銷售服務環節,再到產品的可交付、可服務,才能是整個智能制造。
制造業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的縱深階段,隨著新型技術和應用的迅速普及,制造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數字化技術對于提質增效的意義。華為從去年開始成立了一系列的軍團,通過整合資源,高效服務客戶,針對特定行業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制造軍團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最新一批成立的制造軍團承擔了更多為客戶場景尋找技術的工作,也讓華為ICT技術有的放矢。
當前,各行業使用數字技術實現轉型升級已成為必然選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抓手。只不過很多時候,技術雖然先進,但是轉型效果卻并沒有達到企業預期,究其原因,關鍵在于過往數字化轉型的錨點只聚焦在技術本身,沒有深入到各行業的生產決策系統之中,去理解關鍵業務場景轉型的需求,更沒有將兩者進行高效融合,這也成為了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的關鍵堵點。
華為在深耕企業數字化轉型多年后,基于自身的發展經驗,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重視場景化識別與ICT技術的融合,“為場景找技術”。 在“數字制勝 創造未來”媒體圓桌上,華為制造軍團CEO劉超表示,“華為制造軍團聚焦制造行業數字化領域的關鍵挑戰,整合華為大平臺的技術和研發資源,攜手生態伙伴,提供包括終端、云、ICT基礎設施及架構設計等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服務。”
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中,有大量的實際應用場景就像嗷嗷待哺的幼鳥一樣渴望有先進技術應用來幫助其解決迫在眉睫的棘手難題。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可能就能幫助企業節省可觀的成本,大幅提升效率,讓企業獲得利潤。這些應用場景就是華為制造軍團需要發起技術沖鋒攻下的山頭。
華為制造業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已應用于全球超過6000家制造企業。就拿汽車制造行業來說,包括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在內的前30名車企中,華為已經作為數字化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服務了其中的90%。劉超舉例,在上汽寧德工廠,通過華為提供的網絡,連接了500多在制車輛、2000多個智能終端設備、超10000個傳感器,并且運用大數據技術+回歸算法對上千設備進行主動式預警,降低非計劃停機時間20%,縮短交付周期10%,提高生產效率提高48%。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出速度和過去燃油車五年換代一次的速度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是由于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過去開模、碰撞測試等環節都可以在數字環境中進行虛擬仿真,過去想實現而不能實現的結果,因為有了ICT技術的支撐,得以實現,現在一個企業數字化技術的使用程度決定了其創新的速度和競爭力。”劉超如此向記者解釋。
華為自身也是一個制造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就擁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劉超稱之為,“源于制造,更懂得制造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未來,華為制造軍團將從自身實踐經驗出發與行業伙伴深入場景,為制造行業和企業找到最適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行業增效提質、轉型升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