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四莊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以改善群眾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做實“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效果共評”各個環節,積極探索“村美、人和、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員帶頭 共建和美村莊
“都是左鄰右舍,相互幫助是應該的!”四莊鄉四莊村八組皮家莊退休老干部皮秋良說。
(資料圖片)
皮秋良是一名黨員,退休后一直在縣城居住,得知家鄉皮家莊開展共同締造建設,他毫不遲疑、主動投入其中,積極配合鄉村專班工作。在拆除皮正緒磚混結構房屋中,皮秋良三番五次到其家做工作、講道理,得知皮正緒擔心家里兩個孩子大了沒地建房時,皮秋良二話不說,把自己的土地調換給他,故舊房得以順利拆除。
在落實一戶一基的基礎上,四莊鄉利用屋場會做好入戶宣傳、做好危舊房信息登記表和協調工作。黨員干部、中心戶長率先示范同危房戶簽訂無償拆除協議,寫明危舊房基本信息,拆除方式和相關的安全責任,鼓勵廣大村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主動自行拆除危房。目前,完成15處危房3000平方米拆除。
針對皮家莊建設雜亂無序的實際,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等在內的規劃團隊,充分發揮村黨員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120多條,做到“多共謀、慢出圖”,成功編制《皮家莊鄉村振興·共同締造策劃設計方案》。村莊建設由無序無章向“先規劃后建設”轉變,推動政府部門從由“決策者”向“輔導員”轉變,規劃師從“專家”向“參謀”轉變,村民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截至目前,皮家莊共召開屋場會22次,村灣夜話18次,連心飯2次,走訪入戶群眾40余戶,謀劃實事項目涉及5個方面30余個。
“建設自己的家鄉,作為黨員義不容辭!”老黨員劉丹梅說。
劉丹梅今年78歲,自皮家莊共同締造點確定以來,她積極支持鄉村工作專班的各項工作,動員三個兒女捐款,最多的有10000元,最少的也有2000元。同時,她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時間,到各家各戶宣傳共同締造點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動員村民對房前屋后進行大清掃,保持室內室外整潔明亮。
黨員帶頭干,群眾主動干。皮家莊共建項目合計364.6萬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五共”理念深入人心,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群眾自發參與村莊清潔工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鄉賢參與 共聚村莊合力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只要能夠幫忙的地方,一定不打推辭!”皮家莊村民皮貴龍說。
皮貴龍大學畢業后有一份穩定工作,生活無憂。恰逢當年趕上創業潮流,他辭去工作下海經商。經過多年發展,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了一家銅芯線材有限公司,他不僅給村民帶來就業崗位,還對家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皮家莊共同締造點建設開展后,他一次性捐款5萬元。
“屋場不是哪個人的,是大家共同擁有的,我們把它建設好,受益的還是我們。”村灣治理委員會主任皮神通說。
自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皮神通便停止外出務工,決心為皮家莊的建設出謀劃策,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在100余民村民的組內籌集到資金60余萬元。在項目建設中更是日夜操勞,他每天帶領村民投勞數日,無怨無悔,義務出工80天,至今仍活躍在工地上。
通過鄉賢參與,村莊合力不斷加強,村民自發籌資投勞建設皮家屋場文化禮堂,花費資金65萬元;主動投工投勞23.9萬元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新修硬化道路160米,新修排水溝5處227米,安放排水涵管六處105米。最大限度實現“花小錢辦實事”“自己的事自己辦”。
效果共評 共享民生福祉
“建設效果好不好、群眾評議說了算”。皮家莊屋場張榜公布評比結果,讓評比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每季度開展“最美婆婆”“最美媳婦”“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等評選活動,涵養良好社會風氣。
通過開展評比活動,群眾從被動走向主動、從配角當回主角,共同編制村規民約,共管環境衛生,劃定公共環境責任分區,并明確群眾自覺管理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
專班努力,村民配合,皮家莊共同締造點初具形象。該地涵蓋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日間照料中心、兒童托管中心、室內乒乓球桌、老年棋牌室、紅白理事會等文體活動場所和功能服務設施。
為建立長效機制真正做到共謀、共建、共評、共管、共享,村“兩委”探索性地在皮家莊建立了一個中藥材基地和一個茶葉基地,中藥材基地種植面積1000余畝,以勞動務工、土地流轉的方式帶動114戶農戶;楊林咀新建茶園基地種植面積60畝,以勞動務工形式帶動農戶48戶,帶動村灣居民提高收入。
四莊鄉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根本,以共同締造為理念,用心用力用情辦好群眾房前屋后、針頭線腦的小事實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村民享受著共同締造結出的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產業發展碩果,村內一派幸福和美氣象。
(通訊員 胡雄文 伍詩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