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咸寧網訊 記者柯建斌、陳新、通訊員周紅松、伍詩妍報道:3日,在通城縣四莊鄉小井村3組煙火塘槌衣石上,村民徐書娥用棒槌反復槌打被子,清脆的槌衣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給這個美麗的村灣添上一抹鄉愁記憶。
“煙火塘水滿了,棒槌又派上用場了。”50多歲的徐書娥說,以前,3組有一口煙火塘,既防屋場里的火災,又方便村民洗衣洗菜。前些年,村里通了自來水后,煙火塘逐漸荒廢,淤泥沉積,雜草叢生,加之一些村民亂倒垃圾,煙火塘成了垃圾場。
“感謝共同締造的好政策,幫助小井村重修了4口煙火塘。”村支部書記洪登亞介紹,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聯村的鎮干部、駐村的工作隊在“一周一夜話”時了解到,包括3組在內,共有4個組的煙火塘干涸見底,亟待重修。大家一起召開黨員大會、中心戶長會,共同拿出煙火塘修葺方案。
根據方案,修葺4口煙火塘及配套設施共需投入40多萬元。駐村工作隊和鎮干部一道,向上爭取鄉村振興項目資金20萬元,用于請挖機清淤、農用車清運垃圾。村組干部組織在家的勞動力上工地,共投勞400多人次。一些鄉賢還捐款捐物,價值近10萬元。
眾人拾柴火焰高。到去年9月,4口3米多深的煙火塘開挖護砌完畢。3組的煙火塘還配套建設水渠、種植草坪。“煙火塘建好蓄水后,村灣環境就變美變靚了。” 洪登亞說。
四莊村魏家塘和萬家大塘數十年沒有清淤,成為爛泥塘、臭水塘。去年村集體投資13萬元,村民投勞300多個,對兩個煙火塘清淤護砌,蓄水面積近10畝,還重修3公里長的水渠,與附近水庫連通。去年大旱,兩個村灣100多畝水稻沒有受旱情影響。“煙火塘不僅讓村灣美起來靚起來,還可以灌溉、養殖呢。”村支部書記萬衛兵數說著煙火塘的種種好處。
據統計,去年以來,四莊鄉共投入資金160多萬元,投工投勞2100多個,將7個村22口煙火塘修葺一新,昔日干涸見底的“爛泥塘”“垃圾塘”,如今重現碧波,成為美麗村灣風景線。
“一口塘就是一抹鄉愁記憶,一村灣就是一處靚麗風景。”四莊鄉黨委書記吳鶴奎說,共同締造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通過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使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生態宜居的和美四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