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腦卒中的危害性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目前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有這樣一種疾病,它被稱為“中風前兆”,卻又被經常忽視,它就是“小中風”。今天平安健康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些“小中風”的相關知識,幫助大家科學預防,避免悲劇。
首先,大家要了解“小中風”究竟是什么。“小中風”醫學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局部腦缺血導致突發短暫的、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常在爆發性中風(即常說的中風)前幾個小時或幾天內發生。
已發作過小中風的患者,1個月內再發風險是無發作患者的30倍。發生小中風后,大部分患者會在一兩個星期內發生大中風。微小栓塞是腦梗死的預警信號,如果錯過了及時防治的時機,很可能導致大中風。
小中風在臨床上很常見,但一些輕微癥狀往往被人們忽視。例如,哈欠連天、口吃、流口水、短暫黑蒙、視物模糊等。對于高危人群來說,這些輕微癥狀應該引起重視。
小中風特點是短暫性和可逆性。也就是說,在無需藥物治療和干預的情況下,小中風的癥狀在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內緩解,最長的也會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
這一點看上去令人欣喜,但正是因為會自然緩解,讓大多數人都放松了警惕。正如前文所提到,一旦發生過小中風,大部分患者會在一兩個星期內發生大中風,這段時間作為“黃金防治期”,如果錯過了,發生大中風后,輕者留下永久的殘疾,重者會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科學預防小中風的發生呢?統計學資料表明,高危患者在兩天內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是8%,七天內為31%,僅滿足1-3項條件的患者可不住院,但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治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所有引起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誘發短暫性腦缺血的危險因素,在顱內、外血管狹窄的患者,還應該咨詢血管外科、神經外科和介入放射科醫生,聽聽不同專業醫生的意見,權衡利弊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措施。
預防腦梗死的藥物包括兩類,一是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二是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也可同時給予,活血化瘀的中成藥物,比如血塞通、血栓通等包括靜脈輸液治療。
看完以上內容,相信你對小中風這個疾病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平安健康也要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出現小中風癥狀,切勿忽視,及早就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