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月21日,通城縣100多家科技創新型企業,獲得縣政府近1800萬元的重獎。
這是充分釋放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通城行動;這是充分激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的通城作為。
為打造中部地區制造業強縣,通城縣精準獎補科技創新,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創新創業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激勵等等,旨在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精準獎補,好就好在“用了一號文件”??h政府以“一號文件”獎補技改項目等,支持企業實施技改提能和制造煥新,鼓勵企業開展品牌培育和質量提升,是旗幟鮮明地為科技創新撐腰壯膽。
精準獎補,好就好在“用了真金白銀”。1800萬元對鄂南“小縣”而言,不是一筆小數目;對科技創新的重獎,無疑是大手筆。這筆“真金白銀”必定會開辟更多的新領域新賽道。平安電工就明確表示,將優化云母新材料全產業鏈布局,拓展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風電光伏等領域,
精準獎補,好就好在“用了真心實意”。為加快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該縣對當年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10萬元補助;對認定為國家級、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優勢企業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補助……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真切地領略到了黨委政府的真心實意。
精準獎補,好就好在“用了真招實措”。去年,該縣下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該縣鼓勵建設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支持建設高質量創業孵化平臺,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力度,以通城縣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為基礎,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以上,爭取全年新增高新企業10家以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各地各單位當以通城之“石”,攻本地本單位“科技創新”之“玉”,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最根本、最核心、最關鍵、最可持續的力量,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柯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