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咸寧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12月27日,談起創文帶來的變化,市城市排水管理處科員曾衛華說。
曾衛華說,創文以來,不僅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大家的思想與文明意識也有了新的提高,具體來說,體現在四個方面:
【資料圖】
一是大街小巷干凈衛生了。很多老舊的小巷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再也見不到昔日的臟亂差,變成了整潔干凈的網紅打卡地。
二是城市顏值提升了。一些以前亂堆放垃圾的地方,變成了口袋公園,樹木蔥郁、花兒綻放,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地方。
三是交通暢通有序了。通過整治亂擺攤設點等不良行為,道路更加寬了,出行更加方便了。
四是咸寧人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了。大家慢慢都感覺到了身邊的變化、無論是從環境上還是精神上,自發地知道去愛自己的家鄉,愛這座美麗的小城。
她舉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來說明市民思想意識的改變。
那是9月17日,周六,單位全體人員巡查黑臭水體治理河段大屋肖河和楊下河。曾衛華在河堤上撿拾垃圾時,偶遇一對母女,小女孩大約5歲的樣子,撕開一塊餅干,隨手把包裝紙扔到了地上。
曾衛華本來要去撿拾,卻被小女孩的媽媽制止了,這位媽媽要小女孩自己去撿。這位媽媽嚴厲地對小女孩說:“城市衛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和責任。你看這些叔叔阿姨們,犧牲休息的時間義務撿垃圾。我們沒有去幫忙,至少要做到不亂扔垃圾。等你長大了,也要像叔叔阿姨們一樣義務撿垃圾。”小女孩點著頭,跟著媽媽走了。
曾衛華說,創文工作任重道遠,只要堅持從孩子抓起,從自身做起,帶動全社會參與,我們的城市會更美麗,我們的生活會更多彩。
還有一次“烏龍”事件,讓曾衛華意識到市民們的可愛。
9月15日晚7時許,曾衛華去十六潭公園散步,老遠聽見嘩嘩的水響,走近一看,是一處井蓋下面的水龍頭在放水。
曾衛華和旁邊一位熱心市民合力將井蓋拉出來,用力擰緊水龍頭,但水龍頭仍在滴水。她電話聯系聯合水務公司,對方立即安排人十分鐘趕到了現場。經與十六潭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聯系,確認是在給旁邊水池補水。據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稱,給水池補水時斷時續,因為總有熱心市民關掉水龍頭。
“雖然是鬧了出‘烏龍’,但足見廣大市民節水意識明顯增強。”曾衛華說,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市民的文明素養,顯現城市的文明風尚。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