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金融詐騙手段百出,發展到現在令人防不勝防。反詐已經成為打擊詐騙犯罪的常規手段。馬上消費作為金融機構,一直處在反詐防線的最前沿。馬上消費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積極履行金融機構職責,扎實推進保護公眾金融的“錢袋子”。
近兩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高發,呈現出高度隱蔽化、跨域跨境化等新特點,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人們使用網絡的場景和時間大大增加,加劇了詐騙高發態勢。
詐騙分子的手段不斷更新迭代,近來專門瞄準金融機構貸款業務展開的“騙貸”、“征信修復”等類型詐騙頻發,給廣大民眾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對正規金融機構聲譽造成極大威脅,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社會危害性極深。
作為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馬上消費堅決抵制一切電信網絡詐騙,除了利用技術能力構筑自身反詐“防火墻”,還持續面向民眾開展反詐科普宣傳,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增強大眾防范意識。畢業季來臨之際,各類詐騙案件高發,馬上消費為大家科普當下常見的幾類電信網絡詐騙,帶你識破騙局、遠離詐騙。
識破常見電信網絡詐騙類型
虛假網絡貸款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媒體、電話、短信、社交軟件等發布辦理貸款、提額套現等廣告,打著“無抵押”“免征信”“無息低息”“快速放款”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驗資等為由,或以檢驗還貸能力、調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為借口,誘騙具有貸款需求或曾辦理貸款業務的受害人轉賬匯款,甚至騙取受害人銀行賬戶和密碼等信息直接轉賬、消費,從而實施詐騙。
更有詐騙分子在引導受害者使用自有存款轉賬后,仍會誘導其在金融機構或平臺辦理貸款,或者冒充正規金融機構客服,誘導受害者在“假冒平臺”上莫名其妙“被貸款”。
防騙提示:任何聲稱“無抵押、無資質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網貸平臺都有極大風險,貸款請選擇正規金融機構。
“貸款逾期”短信詐騙
不法分子一般打著正規公司或官方客服的名義,向受害者發送貸款或信用卡逾期短信,以“協商還款”或“刪除不良征信記錄”為由要求用戶轉賬,或以“驗證資金”還款能力為由讓受害人將資金轉到對方提供的銀行卡中,并稱驗證資金轉賬不會真實扣款,之后受害人才發現上當被騙。
防騙提示:收到類似短信千萬不要輕信,所謂的“轉賬驗資”說法根本不存在,更不能撥打短信中所留的客服號碼,應該自行找官方金融機構客服進行核實,還款請選擇官方渠道,不要點擊不明鏈接或下載可疑軟件。
“征信修復”詐騙
不法分子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異議申訴咨詢、代理”為名義開辦業務或發布廣告,有的收取高額費用后失聯;有的教唆個人通過編造理由,偽造材料向金融機構提出異議,通常修改失敗后不退款或失聯;還有的以加盟、培訓“征信修復師”為名收取學費。
防騙提示:任何機構或個人都不可能隨意刪除、修改征信記錄,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性、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對征信有異議,可以向金融機構或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出異議。
冒充客服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電商平臺或者物流快遞企業客服,謊稱受害人網購商品出現問題,以退款、理賠、退稅等為由,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對受害人實施詐騙。
防騙提示:接到自稱電商、物流客服電話,務必到官方平臺核實,所有的退款應直接退回到原支付賬戶。
刷單返利詐騙
網絡刷單騙局通常以高額返利誘導客戶進行刷單充值墊付。一開始通過網站、QQ群、微信等引流,邀請刷單。先進行小額刷單,返還本金及傭金,加深信任。之后,派發大額刷單任務或多次刷單,以“系統故障”和“任務未完成”等理由,不還本金和傭金。
防騙提示:參與兼職刷單做任務,就是把自己的財產處置權交給對方。刷單行為本身違法,一切需要先充值或墊付資金的刷單行為都是詐騙。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是指詐騙分子構建虛假投資平臺、渠道,告訴受害人自己有高人指點或者內幕信息,穩賺不賠,用高額回報為餌,誘使受害人投資。前期小額投資試水可獲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資金投入后,就會發現無法提現或全部虧損,并被詐騙分子拉黑,且虛假平臺無法登錄。
防騙提示:投資理財需謹慎,警惕虛假投資理財網站、APP。對方推薦理財產品、股票、虛擬幣等宣稱穩賺不賠的,100%是詐騙。
假冒公檢法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等機關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名下銀行賬戶、電話卡、社保卡、醫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包裹藏毒等違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配合調查或接受監管,進而實施詐騙。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能準確說出受害人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等,因此具有極強的迷惑性。
防騙提示: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網絡直接辦案,部門之間不會進行轉接,更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馬上金融不斷加強反詐宣傳,提醒大眾提高反詐意識。積極普及安全教育,這是馬上消費作為金融機構的責任和義務。馬上消費積極踐行金融行業責任,為群眾的“錢袋子”保駕護航。
關鍵詞: